关于人生感悟的文章

  作者: [字体: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需静也,才需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弛,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孔明

诸葛亮是东汉末年湖北荆州地区的一个书生,早年学通了六艺经传,即如诗、书、礼、易、乐、春秋,史记、汉书等,对星象、命理、天文、地理也有很深的造诣,刘备三顾出山后,出将入相,被尊为一代大儒。他对人生的感悟,自然值得我们后生去学习参悟。但学习之前,还要先了解一些儒家的背景知识,所以先从论语、大学引出,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跳过不看。

一、 引子

论语的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相信中国人都知道,可如何解释却是纷争了几千年。首要问题是:这个无主句的主语是什么?谁学,谁习,谁说?最合理的解释是,“君子”才是这里被省略掉的主语。君子,在儒家体系里,是儒者之集大成者,是大家、大腕,有经天纬地之才,当然也是每一个儒者孜孜以求的,而与之相对的是小人儒。

学便要有标的,学什么?“之”代指什么?儒道在这里空前一致,都认为是:天地之法,自然之道。或者说是“至善”。而学“道”、行“道”的成果被称为“德”。最辉煌的成果就被称为"明德"。而让民众不断地去追求至善,追求明德,便是“新民”。

君子的首要目的,便是治世,也就是“时习”,时指时代、时势、天下,而“时习之”,便是“明明德于天下”。只有君子学了,而带动整个天下都实施践行大道,才是值得高兴的。而古往今来,能做到这一点的,寥寥无几。诸葛亮应算其中之一。

“礼记·大学”里明确地讲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先后顺序。要治世先修身,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而修身则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的核心便在于“学”。而孔明先生的这篇短文,便是对君子治学之道的最好的阐发。

二、阐述

静,是心的境界,是学的前提条件。心不静,不能致远,心烦意乱的人,即使硬着头皮被逼着去学习,也不会学到太多东西。而要想心静,最根本的,是要去除杂念。杂念从何而来?从七情六欲中来。古人要讲经求学,便要先沐欲斋戒,求的便是去除内心的杂念。《庄子·人世间》中虚构的孔子教育颜回“心斋”的故事,可以称为典范。

关于静,“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可见静的关键在于“知止”,也就是“止于至善”,即要了解“善”的界限。善还有界限吗?庄子讲的“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或许就是界限吧。

志,是学的动力,对学的需求、或说是“欲”。人的需求有很多种,“饮食、男女”,是最基本、最主要的需求。很多人一辈子都是在围着“饮食男女”这四个字打转。这没有什么不好,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反而正是这一需求,在几千年来一直推动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

可对于君子来说,就不太妙了。鲁迅说的“生活太安逸,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了”,说的便是这个道理。可人的出身不同,锦衣玉食之家,未必没有君子,说“从来纨绔少伟男”便是太偏激了。诸葛亮便提出,需要用“俭”来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不被欲望所淹没,从而能把精力放在学上。

家境偏好的同学,往往成绩不太理想。责任绝不全在同学身上,首先需要问责的反而是父母家长。家长有没有俭以养德,以身做责?有没有溺爱子女,久惯牢成,唯命是从,唯欲是满?如此这般,子女如何能静心于学,立志于学呢?

但凡有志于学,心无杂念的人,即使是因为家境、环境、时遇,一时没有机会成学,但不管多大多老,只要有机会,便能成燎原之火。

以上只是正面的条件,道理很简单,说起来也不难,孔明之前的人也大多有所论述。而他的高人之处则在后面的14个字。“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何为淫慢险躁?又何以为害之大?

“淫”,过度的意思。“慢”,散漫懒惰的意思。“险”,所处艰险困苦的意思。“躁”,急于求成不求深入的意思。其中险是外在的,而淫慢躁,主要是内在的。 “淫慢险躁”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考验:欲之不制,则失之淫,惰之不修,则失之慢,喜好刺激,则失之险,急于小成,则失之躁。

说“淫”,大家都知道“万恶淫为首”,意思虽然已经狭隘了,但尚为可取。荀子曾教导李斯“物禁大盛”,《内经》讲养生说的是“知持满时御神”,中国人也大都知道“水满则溢,月圆则缺”,“过则为灾”。

说“慢”,俗语有“勤能补拙”,散漫懒惰的人,可能大家都不会喜欢。但慢要区别于静与无为,如艮卦彖辞所说“时止刚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李泌七岁的时候便临席赋出“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一张一弛,对于做人行事为学都是必需的。

说“险”,远的不提了,1840年起,中国的近代史,动乱了100年,之后又有十多年的不安定,耽了六七代人不止。和平安定来之不易,也存之不易,因为人类历史上就从来没有长治久安过。所以能生逢盛世,也算是今生有幸啦。时代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做人为学还应该主动的居安思危,像孟母三迁一样,主动地选择、不居险地。

说“躁”,人不可能一口吃成大胖子,古往今来,多少人,多少事毁在一个躁上。王安石变法、巴黎公社、大跃进,文化大革命,都可以说是败在了急于求成上。

“励精”,人不可能三百六十行,行行精通,诸子百家,家家精深。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合情合理合法的立足点,以一生的时间去经营追求,就够了。贪多嚼不烂,懒散难成器,大体是这个意思吧。

“冶性”,情操和修养的培养是最急不得的,过去讲“三代出得一个贵族”,要出一个贵族,得需祖宗上下三代之力。人的个性的修炼、一个民族的移风易俗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

三、结语

文章最后的感慨与告诫,用白话写成小诗,与大家共勉吧:

青春啊,随着时间飞弛而去,

意志啊,一天一天消磨殆尽,

老了啊,身体枯萎、时代远去,

坐在门前叹息呀,时间啊,还能重来吗?


阅读:
录入:windcity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人生感悟句子
下一篇:乔怀玉简介
相关新闻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