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有趣的风俗的作文300字(七篇)

  作者: [字体: ]

家乡的春节我的家乡是美丽的延边,我是一名朝鲜族男孩儿。延边是个朝鲜族风俗习惯浓厚的地方。家乡的春节是历史悠久的,也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家乡的春节习俗很有趣。春节的早晨大家都起得很早,梳洗干净,穿上民族服装—韩服,给老人和父母磕头拜年,祝他们长寿。长辈们说一些祝福的话或嘱托,还给我们压岁钱。拜完年就摆一桌丰盛的早餐,全家人开开心心地吃。过年的时候我们吃打糕和面片汤,表示我们又长一岁。吃完饭后我们玩儿《花图》,《翻板子游戏》等游戏,一天热热闹闹的。我希望我们家乡的春节继续流传。(长白山管委会池北区第三小学二年二班)


家乡的端午节

家乡的端午节家乡的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我们都会迎来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相传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成立的节日,在很多地方会有赛龙舟、吃粽子的习惯。而在我们家乡,端午节也会有许多奇特和有趣的风俗习惯。清晨,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妈妈就把早已准备好的五彩线绑在了我的手腕和脚腕上,等我醒来就会看到惊喜。五彩线有五种颜色,红、黄、蓝、白、黑这五种颜色。天不亮的时候,爸爸都会在雾中把带着新鲜露水的艾草插在屋门和街门的瓦沿下,爸爸说,这是老辈的风俗,说是艾草的香味能驱虫和辟邪。奶奶一大早就会带上一条干净的手帕,到田间的麦地里“拉露水”,用打湿了的手帕回来给我擦脸,奶奶说端午节的露水可以明目、提神。浓雾里,爷爷会用草灰在天井(院子)里画大大小小的圆圈和梯子,这是爷爷上辈人传下来的风俗习惯,爷爷说,这些全是大小囤子,预示着今年的粮食会大囤满、小囤流。雾下得越大,就会有更大的丰收。最喜欢的是奶奶用白面和红糖做的大“饸叶”,个个又香又甜,非常好吃。“饸叶”还像一个个荷花叶对折起来,上面用牙签扎了很多小孔,像一朵一朵小花,非常漂亮。端午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自去年起还被定为国家公休日呢!家乡的端午节有这么多有趣的事情可以做,真希望今年的端午节早点到来,我又可以过一个有趣的端午节了!青岛北山小学三年级三班


家乡的春节

家乡的春节我的家乡在美丽的烟台,这是一个风俗浓厚的城区。说起家乡的春节,那是相当有趣,说起春节的年味儿,那是相当的足。“啪啪”……清脆的鞭炮声把我从梦乡中惊醒,我爬起来开灯一看,时钟正好是凌晨三点,我快速地把新年衣服穿好,一出房间就看到姥姥忙得不亦乐乎,姥姥已经把年夜饭煮好了,我随便地吃了几口,这时大街小巷里传来了充满新年问好的欢笑声,我随着欢笑声踏出了家门口。阿姨家.姑姑家.姥姥家,她们都准备了许多糖果.瓜子.水果……..我先来到了姑姥家拜年,姑姥家的桌上摆满了许多的东西。姑姥还给我压岁钱,我双手接过对姑姥表示感谢,祝她老人家春节快乐!从姑姥家出来我来到了舅舅家拜年,一进舅舅家门就闻到了香喷喷的味道,有年糕.饺子.还有我爱吃的糖包.鱼等等。它们都代表着幸福吉祥.生活甜甜美美。年糕意为着年年高升,糖包象征着甜甜蜜蜜,鱼代表年年有余……拜完年我就跑回家放鞭炮,整个天空都是五彩缤纷地烟花,五颜六色的烟花真好看,有的转圈圈,有的飞上天“嘣”的一声,我点燃了鞭炮就赶紧跑到旁边,生怕鞭炮会炸伤我。新年可真热闹啊!我会永远记住这难忘的一天,因为我又长了一岁,我深深感受到中国年的热闹与温馨。厦门市海沧区育才小学三年(2)班赖莹


家乡的春节

家乡的春节家乡的春节普洱市景东县民族小学三(1)班刘子阳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个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日子。早上,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各家各户都会在门口贴对联,挂灯笼、贴窗花,把家里装扮得漂漂亮亮的,听妈妈说:这是给家里带来吉祥和喜气的意思。小孩子们也穿上了新衣服,高高兴兴地在院子里你追我赶,有的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做事。每年除夕这天,外婆外公都会邀请我们到他们家吃饭,外婆会准备一大桌丰盛的菜饭。有鸡肉、鱼肉、圆子汤、大炸蟹……看上去色香味俱全,让我吃了一口又想吃一口。家乡有这样的风俗,在吃年饭之前都要放一大串爆竹,我们只有等到噼里啪啦的爆竹声结束后,才能吃上香喷喷的团圆饭。春节最有趣的事要算放烟火了。爸爸妈妈会为我买很多礼花和爆竹,有降落伞礼花、金旋风、小和尚、冲天炮、地雷、喷泉等等。到了晚上,小朋友们不约而同的来到院子里放烟火,我最喜欢的是放喷泉礼花,当我点燃引线后,一束五光十色的火花突然向上喷出,越喷越高,慢慢地由红变蓝,蓝变绿,绿变黄,就像一条金灿灿的大瀑布从天而降。最壮观的是大礼花,当你听到一声巨响后,天空中便呈现出一个接一个十分耀眼的礼花。这些礼花千姿百态,像一朵朵正在绽放的鲜花,当礼花就要消失的时候就好像无数小星星从天空中洒落下来,美丽极了。我真想用手去接,但是我刚要去接的时候它却消失得无影无踪。过年了,我们小朋友收获可大了,不但能穿新衣,吃上很多好吃的东西,还能收到亲人们给的压岁钱,我们还可以参加很多娱乐活动,如逛庙会、看斗鸡、看陀螺比赛、拔河比赛、跳秧歌、舞龙,我们还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游园活动。大人们也停下了工作,到亲戚朋友家拜年。我喜欢家乡欢天喜地的春节,在这里我听到了响亮的爆竹声,欢快的锣鼓声,人们的欢呼声。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普洱市景东县民族小学三(1)班刘子阳


家乡的粽子

又到了五月端午,又到了包粽子的时候。

每到端午节,家乡的人们都要包粽子。这个风俗起于何时我也说不清。听大人们说,大约在两千多年前,一个名叫屈原的爱国诗人,在汨罗投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包好的粽子投进江里,以防鱼呀什么之类的东西把他的尸体给吃了。就这样,这个风俗一直沿袭至今,就成了家乡的一种传统习俗。

包粽子要用箬叶,箬叶长在山上。端午前夕,山里的村民们就背着竹筐到山上采摘回来,挑到市场上卖。人们就到市场上把箬叶买回家里。等到端午节的前一天就把箬叶拿出来,放到水里浸湿、洗干净,然后把粽子包好、煮熟,到了端午节那天就摆上桌,人们一边喝着酒,一边吃着粽子,那感觉就像过年一样,热热闹闹,多么有意思。

说起包粽子,那可是一件最有趣的事情。包粽子那天,每家每户都端着个桌子,摆出几张凳子,把洗好的箬叶,浸好的糯米一起放到院子里。那些村姑村妇们就坐在院子里一边包着粽子,一边聊着天,嘻嘻哈哈的,显得多么快活。她们手里拿着一片箬叶,中间对折成一个漏斗形,然后用手抓起一把糯米放进折好的箬叶里,压紧、按平,再把口子封住,成一个三角形样,用草席捆好,十个十个为一提,包到百来十几个的时候就打住了。这时,她们提着包好的粽子回到屋里烧水煮粽子了。

煮粽子是一件费时的工夫。你必须坐在灶前,一边看着火,一边烧水煮。待柴烧完后,你得给它加柴;水烧干了,还要添水,一直等到粽子煮熟为止。这样前后花费的时间大约要一两个小时。要是火力不足的话,煮上个三五个小时也是常有的事。

粽子的形状多种多样,有棱形的、四角形的、金字塔形的,最多的还是三角形。粽子不但式样多,而且品味也各有千秋,有用瘦肉做馅包煮的,也有用青豆掺和包煮的;有红枣的,也有花生米的,总之多种多样。粽子里面放些小苏打或硼石之类的防腐剂,煮出的香味可浓了,吃一口又香又韧,味道好极了。

我最爱吃粽子。一口气能吃它三五个还不够瘾。妈妈说我是个“粽子宝”,我才不管她说这么多呢。

又到了五月端午,又是到了包粽了的时候。故乡的粽子啊,令我多么怀念。

点评:这是一篇带有文学色彩的文艺性说明文。习作以家乡的粽子为说明对象,分别从粽子的来历、包粽子、煮粽子、粽子的式样与品味等几个方面着重描写和说明。习作条理清楚,脉络分明。结尾抒发了小作者对故乡的粽子怀念之情。


家乡的春节

家乡的春节盼啊!盼啊,眼看春节就快到了,在春节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个个精神饱满。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曰——春节,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忙忙碌碌……正月初一,又是一个快乐的曰子。我最喜欢在家乡过春节,虽然家乡的春节不是很独特,但是却很有趣,有着很多的习俗,不妨说几个来听听。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呢。给压岁钱;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奶奶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怎么样,有趣吧!


家乡的粽子

江西省万安县实验小学四年级 李金霞

又到了五月端午,又到了包粽子的时候。

每到端午节,家乡的人们都要包粽子。这个风俗起于何时我也说不清。听大人们说,大约在两千多年前,一个名叫屈原的爱国诗人,在汨罗投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包好的粽子投进江里,以防鱼呀什么之类的东西把他的尸体给吃了。就这样,这个风俗一直沿袭至今,就成了家乡的一种传统习俗。

包粽子要用箬叶,箬叶长在山上。端午前夕,山里的村民们就背着竹筐到山上采摘回来,挑到市场上卖。人们就到市场上把箬叶买回家里。等到端午节的前一天就把箬叶拿出来,放到水里浸湿、洗干净,然后把粽子包好、煮熟,到了端午节那天就摆上桌,人们一边喝着酒,一边吃着粽子,那感觉就像过年一样,热热闹闹,多么有意思。

说起包粽子,那可是一件最有趣的事情。包粽子那天,每家每户都端着个桌子,摆出几张凳子,把洗好的箬叶,浸好的糯米一起放到院子里。那些村姑村妇们就坐在院子里一边包着粽子,一边聊着天,嘻嘻哈哈的,显得多么快活。她们手里拿着一片箬叶,中间对折成一个漏斗形,然后用手抓起一把糯米放进折好的箬叶里,压紧、按平,再把口子封住,成一个三角形样,用草席捆好,十个十个为一提,包到百来十几个的时候就打住了。这时,她们提着包好的粽子回到屋里烧水煮粽子了。

煮粽子是一件费时的工夫。你必须坐在灶前,一边看着火,一边烧水煮。待柴烧完后,你得给它加柴;水烧干了,还要添水,一直等到粽子煮熟为止。这样前后花费的时间大约要一两个小时。要是火力不足的话,煮上个三五个小时也是常有的事。

粽子的形状多种多样,有棱形的、四角形的、金字塔形的,最多的还是三角形。粽子不但式样多,而且品味也各有千秋,有用瘦肉做馅包煮的,也有用青豆掺和包煮的;有红枣的,也有花生米的,总之多种多样。粽子里面放些小苏打或硼石之类的防腐剂,煮出的香味可浓了,吃一口又香又韧,味道好极了。

我最爱吃粽子。一口气能吃它三五个还不够瘾。妈妈说我是个“粽子宝”,我才不管她说这么多呢。

又到了五月端午,又是到了包粽了的时候。故乡的粽子啊,令我多么怀念。

点评:这是一篇带有文学色彩的文艺性说明文。习作以家乡的粽子为说明对象,分别从粽子的来历、包粽子、煮粽子、粽子的式样与品味等几个方面着重描写和说明。习作条理清楚,脉络分明。结尾抒发了小作者对故乡的粽子怀念之情。

(指导荐评教师 李晓云)


阅读:
录入:windcity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