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作文(八篇)

  作者: [字体: ]

美丽的贺兰山美丽的贺兰山

我的家乡在宁夏,宁夏有一座雄伟而美丽的的贺兰山。

早上,贺兰山上云雾迷朦,就像披上了一件白色的轻纱,若隐若现的。中午,贺兰山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变成湛蓝湛蓝色的,就像被墨水染过似的,很神秘也很美丽,让人看这心情很美好。下午的贺兰山,一半白白的一办看上去像三角形。贺兰山从早到晚景色都不一样,如果我的家在贺兰山的角下该多好啊!贺兰上还有岩画,而且贺兰山的石头还有五宝之一呢,比如刻龙、刻人、刻画、刻诗、刻字、刻章等等。

宁夏的贺兰山可真美丽,希望宁夏的游客们,别忘了到贺兰山观赏游玩。

指导老师:刘晓燕


雪后的贺兰山

雪后的贺兰山昨天下雪了,下的是薄薄的小雪,下了一阵儿就停了。每天早上上学的时候,我都会在小区门前驻足,转身看看那个威武美丽的贺兰山。有时候,贺兰山就会在艳红的日光下,轮廓泛起金红色的光圈,变得娇媚可人,像婀娜多姿的少女;有时候,贺兰山就会在强烈的日光下,轮廓清晰,好像他就在你的眼前,变得威武严肃,像义正词严的军官;有时候,贺兰山就会在奶白的浓雾中若隐若现,凹凸不平的山脉也变得柔和起来,这时的贺兰山,就好像和蔼慈祥的老奶奶······今天踏在残留的积雪上,来到小区门口。尽管时间已经不允许在玩耍逗留了,却还是忍不住回头看一眼雪后的贺兰山:所有凹进的地方,几乎积满了雪,看着山顶白皑皑的雪,一缕丝绸般的薄雾环绕在山腰间,我似乎能感觉到它带给我的寒冷!我忍不住打了一个寒噤。怎样去形容现在的贺兰山呢?是美丽的仙女?是可爱顽皮的小孩?还是处于更年期的外婆?不!都不是!没有一个词能形容现在我的感受!是······来自地狱的天使!清新脱俗的天使却带着几分来自地狱的冰冷,让人难以靠近!这便是雪后的贺兰山,让我又爱又恨!你是我家乡的标志,大家都知道你的唯物美丽,但又有几个人知道你竟有如此多的面貌与形态呢?阿左旗实验二小□班李南溪


贺兰山岩画游记

这个周末,老师带领着我们五年级全体学生一起去贺兰山岩画游览。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旅途,我们终于来到了贺兰山脚下。这里有许多奇松,棵棵拔地而起,给贺兰山增添了不少乐趣。据导游姐姐讲解,贺兰山在蒙语里是“骏马山”的意思,贺兰山是父亲山,黄河是母亲河,他们哺育了中华儿女。为什么说贺兰山是父亲山呢?它的背后有一段动人的传说——

从前,在辽阔的草原上有一群牧民,其中一对年轻的夫妇有了一个孩子,他并不是人,而是一只红得似火的小骏马。人们以为他们是怪人,就把他们赶出了草原。但这对夫妇并没有放弃,每天教小骏马学本领,终于小骏马成为了一匹神马。后来,草原上来了一只沙怪,他飞到哪儿,那儿就成了一片荒地,人们无法生活下去,这时小骏马开口说话了:我能帮助大家赶走沙怪!于是,小骏马追上了沙怪,沙怪无法施展妖性,只能同小骏马一起奔跑,沙怪与小骏马足足跑了七年。最后,沙怪倒下了,化成了著名的腾格里沙漠,小骏马也累死了,化成了雄伟的贺兰山。贺兰山与其他山脉不同,是南北走向的,其他山脉则是东西走向的,因此,贺兰山拦住了风沙和寒流,让宁夏人民安居乐业。

听了这个传说,我更加喜爱贺兰山了。接着我们来到了“世界岩画博物馆”,这是1996年建成的,里面珍藏着五大洲的历史岩画,还有宁夏贺兰山岩画展品,让人流连忘返!在这里,我了解到岩画是凝固在岩石上的一部巨大史诗,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记录岩画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岩画分布较为丰富的国家,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市,内容以动物和人面像为主,风格较为写实,技法多为凿刻。我们宁夏银川贺兰山的“世界岩画馆”是中国第一个岩画博物馆呢。

最后我们进入贺兰山岩画保护区。贺兰山岩画在贺兰口内,里面有中国游牧民族凿刻在崖上的真实画面,有人像,射猎和战争场面,还有文字、图腾等画。画面大多粗犷质朴,是中国古代文明一大奇迹。岩画大多是先用工具凿刻,再用其他工具磨刻而成的。置身于青山绿树之中,欣赏着一幅幅形象逼真的岩画,我仿佛看到了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的劳动方式,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画是神圣的“太阳神”。太阳神大大的眼睛,头部四周还有放射状的光芒,外形很古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盘古开天辟地,就有了白天和夜晚,人们还不知道太阳会下山,以为到了夜晚,太阳被气跑了,不敢回来了。所以他们奉太阳为神,在岩石上刻上太阳的形象,希望太阳不要走。没有开天之前,宇宙一片黑暗,人们不能活动,黑夜给人类带来不便,因此人们很敬仰太阳。配上神话传说,太阳神的形象就更为高大和神秘啦。

这些岩画凝结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向后人讲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方式,令我们惊叹不已。但遗憾的是许多岩画被风化和破坏,看来,我们要进一步保护好古代人民的珍贵遗产,让其发扬光大呢。

夕阳西下,我们踏上归途。我在心里默念:再见了贺兰山岩画,我们后会有期!


家乡的贺兰山

家乡的贺兰山

宁夏银川市实验小学三年级(4)班张彦博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凤凰城——银川,它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它是一座高达三千三百三十五米的高山,山上的松树郁郁葱葱,四季常绿。

春天,山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小草从地里钻出来,树木抽出嫩绿的枝条,满山遍野的桃花、杏花开了,人们成群结队的来到山上踏青,尽情地呼吸春天的气息,加上那四季常青的松树,让沉寂的山谷里充满了生机。

夏天,树木郁郁葱葱,虽然绿树成荫,但还是很热。山中的杏子熟了,从原来的苦涩变成了现在的酸甜可口,当你咬一口它时,黄色的汁水立刻露了出来,当用舌头舔一下它的绒毛时,感到平滑而细腻。

秋天,树叶纷纷落了下来,就像一只只黄蝴蝶在空中跳舞。小动物们也准备过冬了,有的在忙着储存粮食,有的吃饱了,准备在冬天美美的睡上一觉。

冬天,贺兰山变成了“雪山”,山谷里寂然无声,但山脚下的滑雪场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人们来到这里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欢乐的笑声又充满了整个山谷。那披着“银装”的松树傲立在寒风中,像“武士”们保卫着贺兰山。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那雄伟壮丽的贺兰山,如果你来到我家乡的贺兰山游玩,我一定给你做忠实的向导。

指导老师何娟


“塞上江南”贺兰山

????????我生在宁夏,长在宁夏,我爱宁夏,我爱宁夏的贺兰山。

?????????????????????贺兰山,那连绵不断的山脉,与我们中国的巨龙——黄河相互对应,护卫着灌溉着我们的宁夏,才是我们的宁夏有了“塞上江南”的美名。

?????????????????????漫步贺兰山,心胸变得宽广。一阵阵花香使人陶醉。抬眼望去,美丽诱人的花,红的像火、粉的似霞、白的如雪、还有蓝的、一片片像天空、像海洋。野花在石缝里、山涧中、峭壁上,到处都是,有名的,没名的,散在那贺兰山的山腰上,像星星、像眼睛,各式各样,千姿百态。它们簇拥着像利剑直插云间的山峰,使这贺兰山像佩戴上了五彩缤纷的花环。从山顶到山脚又是一片片松林映入眼帘,夏天,它们郁郁葱葱;冬天,它们迎风傲雪。

站在顶峰,极目远眺,会看到那条灰黄色的长带,这就是我们宁夏又一骄傲——黄河。它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这十三亿的中华?儿?女????。它浩浩荡荡,日夜奔腾,川流不息,气势磅礴。

??????我们宁夏有说不完的山光水色,有写不尽的人间温亲……

?

?

????????????????????????????????????????????????????????????????????????????????????实验小学

??????????????????????????????????????????????????????????????????????????????五年级五班?张雅馨

???????????????????????????????????????????????????????????????????????????指导老师:杨玲


岳飞的故事

1103年,岳飞生于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一个农家,出生之时有大鸟飞鸣掠过屋顶,故取名飞、字鹏举。少时家贫,日间耕田割草,晚上以柴照明念书习字,尤喜读兵书。岳飞体魄强健、寡言淳厚、刚直义气且勇力过人,十几岁已能拉300斤硬弓、960斤腰弩,能左右开弓射箭,枪法“一县无敌”。

岳飞20岁入伍,投奔真定(今河北正定)安抚使,但不久因父丧回乡,两年后,再投河东路平定军。1126年,金军攻汴京,朝廷风雨飘摇,钦宗弟赵构以“天下兵马大元帅”名义招募义勇民兵,岳飞投其帐下,因率百骑斩杀金军几千有功,被升为秉义郎。

不久,赵构改派岳飞至老将宗泽麾下,赴澶州援救汴京,自己却视望不前,待金军1127年4月攻入汴京将徽、钦二宗及后妃、大臣等三千人和无数财宝掳走北归后遂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高宗任命宗泽为开封知府兼东京留守,听信宠臣黄潜善等劝说,反“战”而主和。岳飞上书怒斥议和力主回击,反被以“越职”罪免去职务。

三个月后,岳飞投奔河北路招抚使张所,颇受赏识,曾在王彦统辖下抗金,渡河收复新乡。因与王彦不和,转战汴京,再次投奔宗泽,在黄河以南连续战胜金军。次年,曾24次上书高宗请求还都的老将宗泽忧愤成疾,临终三呼“渡河!”而亡,岳飞随接替东京留守的杜充南下,退往建康(今江苏南京市)。1129年冬,金军由兀术(即宗弼,金太祖阿骨打第4子)统率大举南侵,渡江攻入建康。高宗辗转逃往海上,仅率臣八九人,乘楼船飘泊于温州、台州一带。

岳飞奉命收复建康,先率部在城南牛头山埋伏,深夜派百名黑衣战士混入敌营,使金军于梦中,互相残杀,又伺机捕捉敌人哨兵,获知敌北撤路线,火速赶往静安镇,横刀跃马冲入敌军,往来翻飞击毙敌军无数,乘胜进驻建康后,升任通(今江苏南通)、泰(今江苏泰州)镇抚使。岳飞由此崭露头角。

1130年,金扶植汉奸刘豫割据河南、淮北建立伪齐政权,使其牵制南宋以缓和宋对金的直接威胁。放回降臣原宋御史中丞秦桧,让他劝诱高宗称臣行南北分治。同时由兀术率主力征服川、陕,以断南宋兵粮之援。

南宋相应在江淮之间有防,派岳飞防守江州(今江西九江)至江陵(今湖北江陵)一线,岳飞先平定叛军、游寇及农民起义,收编精兵,以后三次主动出击大获全胜。

第一次在1134年,岳飞率军从江州出征,收复伪齐占领的襄阳等六州之地。在随州(今湖北随县)岳飞的16岁长子岳云,手握各重80斤的铁锤力夺头功。在襄阳,岳飞慧眼识破敌人以骑兵布防江岸,以步兵摆阵阔野的破绽,令部将以手持长枪的步兵攻敌骑兵,使其阵脚大乱,互相争挤夺路,落入江中。又以骑兵将敌步兵杀得丢盔卸甲,击溃伪齐主力。仅三个月即顺利收复六州,保住了长江中游,打通了通往川陕之路,扭转了南宋的被动局面,增强了军民抗敌的勇气和信心。32岁的岳飞被破例提升为清远节度使,又进封武昌郡开国侯,享受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同等的宋朝最高殊荣。

由于高宗严令不得越界追敌扩大事态,岳飞只得率军回鄂州(今湖北武昌)驻防,期盼着“何日请缨提劲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年底,金、齐联军进逼庐州(今安徽合肥),高宗“御札”岳飞东下解围。牛皋等13骑先遣,略展“岳”字旗,已使敌军心动摇,待援军赶到又追杀敌军30余里,以至百里外的兀术大营也闻风北逃。

1135年夏,岳飞率军镇压洞庭湖地区杨么起义,被朝廷封为开国公。岳家军由于收编起义军人数猛增。次年,岳家军第二次北上出击,收复洛阳西南险要之地,夺取烧毁伪齐粮秣,逼近黄河。因朝廷不供军粮,功败垂成。虽升职太尉,壮志难酬,填《满江红 》抒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137年,金下令取消节节败退的伪齐,以归还河南、陕西为条件诱使南宋议和称臣纳贡。1139年元旦,秦桧代高宗向金使跪拜称臣、接受金朝皇帝诏书,达成和议。岳飞坚决反对,上表称“和好不可恃”,并四次奏辞因和议而赏封给他的官衔,遭秦桧忌恨。

果然,金军于1140年5月撕毁和约,四路伐宋。高宗大惊失色,不得不下1103年,岳飞生于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一个农家,出生之时有大鸟飞鸣掠过屋顶,故取名飞、字鹏举。少时家贫,日间耕田割草,晚上以柴照明念书习字,尤喜读兵书。岳飞体魄强健、寡言淳厚、刚直义气且勇力过人,十几岁已能拉300斤硬弓、960斤腰弩,能左右开弓射箭,枪法“一县无敌”。

岳飞20岁入伍,投奔真定(今河北正定)安抚使,但不久因父丧回乡,两年后,再投河东路平定军。1126年,金军攻汴京,朝廷风雨飘摇,钦宗弟赵构以“天下兵马大元帅”名义招募义勇民兵,岳飞投其帐下,因率百骑斩杀金军几千有功,被升为秉义郎。

不久,赵构改派岳飞至老将宗泽麾下,赴澶州援救汴京,自己却视望不前,待金军1127年4月攻入汴京将徽、钦二宗及后妃、大臣等三千人和无数财宝掳走北归后遂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高宗任命宗泽为开封知府兼东京留守,听信宠臣黄潜善等劝说,反“战”而主和。岳飞上书怒斥议和力主回击,反被以“越职”罪免去职务。

三个月后,岳飞投奔河北路招抚使张所,颇受赏识,曾在王彦统辖下抗金,渡河收复新乡。因与王彦不和,转战汴京,再次投奔宗泽,在黄河以南连续战胜金军。次年,曾24次上书高宗请求还都的老将宗泽忧愤成疾,临终三呼“渡河!”而亡,岳飞随接替东京留守的杜充南下,退往建康(今江苏南京市)。1129年冬,金军由兀术(即宗弼,金太祖阿骨打第4子)统率大举南侵,渡江攻入建康。高宗辗转逃往海上,仅率臣八九人,乘楼船飘泊于温州、台州一带。

岳飞奉命收复建康,先率部在城南牛头山埋伏,深夜派百名黑衣战士混入敌营,使金军于梦中,互相残杀,又伺机捕捉敌人哨兵,获知敌北撤路线,火速赶往静安镇,横刀跃马冲入敌军,往来翻飞击毙敌军无数,乘胜进驻建康后,升任通(今江苏南通)、泰(今江苏泰州)镇抚使。岳飞由此崭露头角。

1130年,金扶植汉奸刘豫割据河南、淮北建立伪齐政权,使其牵制南宋以缓和宋对金的直接威胁。放回降臣原宋御史中丞秦桧,让他劝诱高宗称臣行南北分治。同时由兀术率主力征服川、陕,以断南宋兵粮之援。

南宋相应在江淮之间有防,派岳飞防守江州(今江西九江)至江陵(今湖北江陵)一线,岳飞先平定叛军、游寇及农民起义,收编精兵,以后三次主动出击大获全胜。

第一次在1134年,岳飞率军从江州出征,收复伪齐占领的襄阳等六州之地。在随州(今湖北随县)岳飞的16岁长子岳云,手握各重80斤的铁锤力夺头功。在襄阳,岳飞慧眼识破敌人以骑兵布防江岸,以步兵摆阵阔野的破绽,令部将以手持长枪的步兵攻敌骑兵,使其阵脚大乱,互相争挤夺路,落入江中。又以骑兵将敌步兵杀得丢盔卸甲,击溃伪齐主力。仅三个月即顺利收复六州,保住了长江中游,打通了通往川陕之路,扭转了南宋的被动局面,增强了军民抗敌的勇气和信心。32岁的岳飞被破例提升为清远节度使,又进封武昌郡开国侯,享受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同等的宋朝最高殊荣。

由于高宗严令不得越界追敌扩大事态,岳飞只得率军回鄂州(今湖北武昌)驻防,期盼着“何日请缨提劲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年底,金、齐联军进逼庐州(今安徽合肥),高宗“御札”岳飞东下解围。牛皋等13骑先遣,略展“岳”字旗,已使敌军心动摇,待援军赶到又追杀敌军30余里,以至百里外的兀术大营也闻风北逃。

1135年夏,岳飞率军镇压洞庭湖地区杨么起义,被朝廷封为开国公。岳家军由于收编起义军人数猛增。次年,岳家军第二次北上出击,收复洛阳西南险要之地,夺取烧毁伪齐粮秣,逼近黄河。因朝廷不供军粮,功败垂成。虽升职太尉,壮志难酬,填《满江红 》抒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137年,金下令取消节节败退的伪齐,以归还河南、陕西为条件诱使南宋议和称臣纳贡。1139年元旦,秦桧代高宗向金使跪拜称臣、接受金朝皇帝诏书,达成和议。岳飞坚决反对,上表称“和好不可恃”,并四次奏辞因和议而赏封给他的官衔,遭秦桧忌恨。

果然,金军于1140年5月撕毁和约,四路伐宋。高宗大惊失色,不得不下1103年,岳飞生于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一个农家,出生之时有大鸟飞鸣掠过屋顶,故取名飞、字鹏举。少时家贫,日间耕田割草,晚上以柴照明念书习字,尤喜读兵书。岳飞体魄强健、寡言淳厚、刚直义气且勇力过人,十几岁已能拉300斤硬弓、960斤腰弩,能左右开弓射箭,枪法“一县无敌”。

岳飞20岁入伍,投奔真定(今河北正定)安抚使,但不久因父丧回乡,两年后,再投河东路平定军。1126年,金军攻汴京,朝廷风雨飘摇,钦宗弟赵构以“天下兵马大元帅”名义招募义勇民兵,岳飞投其帐下,因率百骑斩杀金军几千有功,被升为秉义郎。

不久,赵构改派岳飞至老将宗泽麾下,赴澶州援救汴京,自己却视望不前,待金军1127年4月攻入汴京将徽、钦二宗及后妃、大臣等三千人和无数财宝掳走北归后遂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高宗任命宗泽为开封知府兼东京留守,听信宠臣黄潜善等劝说,反“战”而主和。岳飞上书怒斥议和力主回击,反被以“越职”罪免去职务。

三个月后,岳飞投奔河北路招抚使张所,颇受赏识,曾在王彦统辖下抗金,渡河收复新乡。因与王彦不和,转战汴京,再次投奔宗泽,在黄河以南连续战胜金军。次年,曾24次上书高宗请求还都的老将宗泽忧愤成疾,临终三呼“渡河!”而亡,岳飞随接替东京留守的杜充南下,退往建康(今江苏南京市)。1129年冬,金军由兀术(即宗弼,金太祖阿骨打第4子)统率大举南侵,渡江攻入建康。高宗辗转逃往海上,仅率臣八九人,乘楼船飘泊于温州、台州一带。

岳飞奉命收复建康,先率部在城南牛头山埋伏,深夜派百名黑衣战士混入敌营,使金军于梦中,互相残杀,又伺机捕捉敌人哨兵,获知敌北撤路线,火速赶往静安镇,横刀跃马冲入敌军,往来翻飞击毙敌军无数,乘胜进驻建康后,升任通(今江苏南通)、泰(今江苏泰州)镇抚使。岳飞由此崭露头角。

1130年,金扶植汉奸刘豫割据河南、淮北建立伪齐政权,使其牵制南宋以缓和宋对金的直接威胁。放回降臣原宋御史中丞秦桧,让他劝诱高宗称臣行南北分治。同时由兀术率主力征服川、陕,以断南宋兵粮之援。

南宋相应在江淮之间有防,派岳飞防守江州(今江西九江)至江陵(今湖北江陵)一线,岳飞先平定叛军、游寇及农民起义,收编精兵,以后三次主动出击大获全胜。

第一次在1134年,岳飞率军从江州出征,收复伪齐占领的襄阳等六州之地。在随州(今湖北随县)岳飞的16岁长子岳云,手握各重80斤的铁锤力夺头功。在襄阳,岳飞慧眼识破敌人以骑兵布防江岸,以步兵摆阵阔野的破绽,令部将以手持长枪的步兵攻敌骑兵,使其阵脚大乱,互相争挤夺路,落入江中。又以骑兵将敌步兵杀得丢盔卸甲,击溃伪齐主力。仅三个月即顺利收复六州,保住了长江中游,打通了通往川陕之路,扭转了南宋的被动局面,增强了军民抗敌的勇气和信心。32岁的岳飞被破例提升为清远节度使,又进封武昌郡开国侯,享受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同等的宋朝最高殊荣。

由于高宗严令不得越界追敌扩大事态,岳飞只得率军回鄂州(今湖北武昌)驻防,期盼着“何日请缨提劲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年底,金、齐联军进逼庐州(今安徽合肥),高宗“御札”岳飞东下解围。牛皋等13骑先遣,略展“岳”字旗,已使敌军心动摇,待援军赶到又追杀敌军30余里,以至百里外的兀术大营也闻风北逃。

1135年夏,岳飞率军镇压洞庭湖地区杨么起义,被朝廷封为开国公。岳家军由于收编起义军人数猛增。次年,岳家军第二次北上出击,收复洛阳西南险要之地,夺取烧毁伪齐粮秣,逼近黄河。因朝廷不供军粮,功败垂成。虽升职太尉,壮志难酬,填《满江红 》抒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137年,金下令取消节节败退的伪齐,以归还河南、陕西为条件诱使南宋议和称臣纳贡。1139年元旦,秦桧代高宗向金使跪拜称臣、接受金朝皇帝诏书,达成和议。岳飞坚决反对,上表称“和好不可恃”,并四次奏辞因和议而赏封给他的官衔,遭秦桧忌恨。

果然,金军于1140年5月撕毁和约,四路伐宋。高宗大惊失色,不得不下1103年,岳飞生于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一个农家,出生之时有大鸟飞鸣掠过屋顶,故取名飞、字鹏举。少时家贫,日间耕田割草,晚上以柴照明念书习字,尤喜读兵书。岳飞体魄强健、寡言淳厚、刚直义气且勇力过人,十几岁已能拉300斤硬弓、960斤腰弩,能左右开弓射箭,枪法“一县无敌”。

岳飞20岁入伍,投奔真定(今河北正定)安抚使,但不久因父丧回乡,两年后,再投河东路平定军。1126年,金军攻汴京,朝廷风雨飘摇,钦宗弟赵构以“天下兵马大元帅”名义招募义勇民兵,岳飞投其帐下,因率百骑斩杀金军几千有功,被升为秉义郎。

不久,赵构改派岳飞至老将宗泽麾下,赴澶州援救汴京,自己却视望不前,待金军1127年4月攻入汴京将徽、钦二宗及后妃、大臣等三千人和无数财宝掳走北归后遂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高宗任命宗泽为开封知府兼东京留守,听信宠臣黄潜善等劝说,反“战”而主和。岳飞上书怒斥议和力主回击,反被以“越职”罪免去职务。

三个月后,岳飞投奔河北路招抚使张所,颇受赏识,曾在王彦统辖下抗金,渡河收复新乡。因与王彦不和,转战汴京,再次投奔宗泽,在黄河以南连续战胜金军。次年,曾24次上书高宗请求还都的老将宗泽忧愤成疾,临终三呼“渡河!”而亡,岳飞随接替东京留守的杜充南下,退往建康(今江苏南京市)。1129年冬,金军由兀术(即宗弼,金太祖阿骨打第4子)统率大举南侵,渡江攻入建康。高宗辗转逃往海上,仅率臣八九人,乘楼船飘泊于温州、台州一带。

岳飞奉命收复建康,先率部在城南牛头山埋伏,深夜派百名黑衣战士混入敌营,使金军于梦中,互相残杀,又伺机捕捉敌人哨兵,获知敌北撤路线,火速赶往静安镇,横刀跃马冲入敌军,往来翻飞击毙敌军无数,乘胜进驻建康后,升任通(今江苏南通)、泰(今江苏泰州)镇抚使。岳飞由此崭露头角。

1130年,金扶植汉奸刘豫割据河南、淮北建立伪齐政权,使其牵制南宋以缓和宋对金的直接威胁。放回降臣原宋御史中丞秦桧,让他劝诱高宗称臣行南北分治。同时由兀术率主力征服川、陕,以断南宋兵粮之援。

南宋相应在江淮之间有防,派岳飞防守江州(今江西九江)至江陵(今湖北江陵)一线,岳飞先平定叛军、游寇及农民起义,收编精兵,以后三次主动出击大获全胜。

第一次在1134年,岳飞率军从江州出征,收复伪齐占领的襄阳等六州之地。在随州(今湖北随县)岳飞的16岁长子岳云,手握各重80斤的铁锤力夺头功。在襄阳,岳飞慧眼识破敌人以骑兵布防江岸,以步兵摆阵阔野的破绽,令部将以手持长枪的步兵攻敌骑兵,使其阵脚大乱,互相争挤夺路,落入江中。又以骑兵将敌步兵杀得丢盔卸甲,击溃伪齐主力。仅三个月即顺利收复六州,保住了长江中游,打通了通往川陕之路,扭转了南宋的被动局面,增强了军民抗敌的勇气和信心。32岁的岳飞被破例提升为清远节度使,又进封武昌郡开国侯,享受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同等的宋朝最高殊荣。

由于高宗严令不得越界追敌扩大事态,岳飞只得率军回鄂州(今湖北武昌)驻防,期盼着“何日请缨提劲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年底,金、齐联军进逼庐州(今安徽合肥),高宗“御札”岳飞东下解围。牛皋等13骑先遣,略展“岳”字旗,已使敌军心动摇,待援军赶到又追杀敌军30余里,以至百里外的兀术大营也闻风北逃。

1135年夏,岳飞率军镇压洞庭湖地区杨么起义,被朝廷封为开国公。岳家军由于收编起义军人数猛增。次年,岳家军第二次北上出击,收复洛阳西南险要之地,夺取烧毁伪齐粮秣,逼近黄河。因朝廷不供军粮,功败垂成。虽升职太尉,壮志难酬,填《满江红 》抒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137年,金下令取消节节败退的伪齐,以归还河南、陕西为条件诱使南宋议和称臣纳贡。1139年元旦,秦桧代高宗向金使跪拜称臣、接受金朝皇帝诏书,达成和议。岳飞坚决反对,上表称“和好不可恃”,并四次奏辞因和议而赏封给他的官衔,遭秦桧忌恨。

果然,金军于1140年5月撕毁和约,四路伐宋。高宗大惊失色,不得不下1103年,岳飞生于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一个农家,出生之时有大鸟飞鸣掠过屋顶,故取名飞、字鹏举。少时家贫,日间耕田割草,晚上以柴照明念书习字,尤喜读兵书。岳飞体魄强健、寡言淳厚、刚直义气且勇力过人,十几岁已能拉300斤硬弓、960斤腰弩,能左右开弓射箭,枪法“一县无敌”。

岳飞20岁入伍,投奔真定(今河北正定)安抚使,但不久因父丧回乡,两年后,再投河东路平定军。1126年,金军攻汴京,朝廷风雨飘摇,钦宗弟赵构以“天下兵马大元帅”名义招募义勇民兵,岳飞投其帐下,因率百骑斩杀金军几千有功,被升为秉义郎。

不久,赵构改派岳飞至老将宗泽麾下,赴澶州援救汴京,自己却视望不前,待金军1127年4月攻入汴京将徽、钦二宗及后妃、大臣等三千人和无数财宝掳走北归后遂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高宗任命宗泽为开封知府兼东京留守,听信宠臣黄潜善等劝说,反“战”而主和。岳飞上书怒斥议和力主回击,反被以“越职”罪免去职务。

三个月后,岳飞投奔河北路招抚使张所,颇受赏识,曾在王彦统辖下抗金,渡河收复新乡。因与王彦不和,转战汴京,再次投奔宗泽,在黄河以南连续战胜金军。次年,曾24次上书高宗请求还都的老将宗泽忧愤成疾,临终三呼“渡河!”而亡,岳飞随接替东京留守的杜充南下,退往建康(今江苏南京市)。1129年冬,金军由兀术(即宗弼,金太祖阿骨打第4子)统率大举南侵,渡江攻入建康。高宗辗转逃往海上,仅率臣八九人,乘楼船飘泊于温州、台州一带。

岳飞奉命收复建康,先率部在城南牛头山埋伏,深夜派百名黑衣战士混入敌营,使金军于梦中,互相残杀,又伺机捕捉敌人哨兵,获知敌北撤路线,火速赶往静安镇,横刀跃马冲入敌军,往来翻飞击毙敌军无数,乘胜进驻建康后,升任通(今江苏南通)、泰(今江苏泰州)镇抚使。岳飞由此崭露头角。

1130年,金扶植汉奸刘豫割据河南、淮北建立伪齐政权,使其牵制南宋以缓和宋对金的直接威胁。放回降臣原宋御史中丞秦桧,让他劝诱高宗称臣行南北分治。同时由兀术率主力征服川、陕,以断南宋兵粮之援。

南宋相应在江淮之间有防,派岳飞防守江州(今江西九江)至江陵(今湖北江陵)一线,岳飞先平定叛军、游寇及农民起义,收编精兵,以后三次主动出击大获全胜。

第一次在1134年,岳飞率军从江州出征,收复伪齐占领的襄阳等六州之地。在随州(今湖北随县)岳飞的16岁长子岳云,手握各重80斤的铁锤力夺头功。在襄阳,岳飞慧眼识破敌人以骑兵布防江岸,以步兵摆阵阔野的破绽,令部将以手持长枪的步兵攻敌骑兵,使其阵脚大乱,互相争挤夺路,落入江中。又以骑兵将敌步兵杀得丢盔卸甲,击溃伪齐主力。仅三个月即顺利收复六州,保住了长江中游,打通了通往川陕之路,扭转了南宋的被动局面,增强了军民抗敌的勇气和信心。32岁的岳飞被破例提升为清远节度使,又进封武昌郡开国侯,享受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同等的宋朝最高殊荣。

由于高宗严令不得越界追敌扩大事态,岳飞只得率军回鄂州(今湖北武昌)驻防,期盼着“何日请缨提劲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年底,金、齐联军进逼庐州(今安徽合肥),高宗“御札”岳飞东下解围。牛皋等13骑先遣,略展“岳”字旗,已使敌军心动摇,待援军赶到又追杀敌军30余里,以至百里外的兀术大营也闻风北逃。

1135年夏,岳飞率军镇压洞庭湖地区杨么起义,被朝廷封为开国公。岳家军由于收编起义军人数猛增。次年,岳家军第二次北上出击,收复洛阳西南险要之地,夺取烧毁伪齐粮秣,逼近黄河。因朝廷不供军粮,功败垂成。虽升职太尉,壮志难酬,填《满江红 》抒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137年,金下令取消节节败退的伪齐,以归还河南、陕西为条件诱使南宋议和称臣纳贡。1139年元旦,秦桧代高宗向金使跪拜称臣、接受金朝皇帝诏书,达成和议。岳飞坚决反对,上表称“和好不可恃”,并四次奏辞因和议而赏封给他的官衔,遭秦桧忌恨。

果然,金军于1140年5月撕毁和约,四路伐宋。高宗大惊失色,不得不下1103年,岳飞生于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一个农家,出生之时有大鸟飞鸣掠过屋顶,故取名飞、字鹏举。少时家贫,日间耕田割草,晚上以柴照明念书习字,尤喜读兵书。岳飞体魄强健、寡言淳厚、刚直义气且勇力过人,十几岁已能拉300斤硬弓、960斤腰弩,能左右开弓射箭,枪法“一县无敌”。

岳飞20岁入伍,投奔真定(今河北正定)安抚使,但不久因父丧回乡,两年后,再投河东路平定军。1126年,金军攻汴京,朝廷风雨飘摇,钦宗弟赵构以“天下兵马大元帅”名义招募义勇民兵,岳飞投其帐下,因率百骑斩杀金军几千有功,被升为秉义郎。

不久,赵构改派岳飞至老将宗泽麾下,赴澶州援救汴京,自己却视望不前,待金军1127年4月攻入汴京将徽、钦二宗及后妃、大臣等三千人和无数财宝掳走北归后遂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高宗任命宗泽为开封知府兼东京留守,听信宠臣黄潜善等劝说,反“战”而主和。岳飞上书怒斥议和力主回击,反被以“越职”罪免去职务。

三个月后,岳飞投奔河北路招抚使张所,颇受赏识,曾在王彦统辖下抗金,渡河收复新乡。因与王彦不和,转战汴京,再次投奔宗泽,在黄河以南连续战胜金军。次年,曾24次上书高宗请求还都的老将宗泽忧愤成疾,临终三呼“渡河!”而亡,岳飞随接替东京留守的杜充南下,退往建康(今江苏南京市)。1129年冬,金军由兀术(即宗弼,金太祖阿骨打第4子)统率大举南侵,渡江攻入建康。高宗辗转逃往海上,仅率臣八九人,乘楼船飘泊于温州、台州一带。

岳飞奉命收复建康,先率部在城南牛头山埋伏,深夜派百名黑衣战士混入敌营,使金军于梦中,互相残杀,又伺机捕捉敌人哨兵,获知敌北撤路线,火速赶往静安镇,横刀跃马冲入敌军,往来翻飞击毙敌军无数,乘胜进驻建康后,升任通(今江苏南通)、泰(今江苏泰州)镇抚使。岳飞由此崭露头角。

1130年,金扶植汉奸刘豫割据河南、淮北建立伪齐政权,使其牵制南宋以缓和宋对金的直接威胁。放回降臣原宋御史中丞秦桧,让他劝诱高宗称臣行南北分治。同时由兀术率主力征服川、陕,以断南宋兵粮之援。

南宋相应在江淮之间有防,派岳飞防守江州(今江西九江)至江陵(今湖北江陵)一线,岳飞先平定叛军、游寇及农民起义,收编精兵,以后三次主动出击大获全胜。

第一次在1134年,岳飞率军从江州出征,收复伪齐占领的襄阳等六州之地。在随州(今湖北随县)岳飞的16岁长子岳云,手握各重80斤的铁锤力夺头功。在襄阳,岳飞慧眼识破敌人以骑兵布防江岸,以步兵摆阵阔野的破绽,令部将以手持长枪的步兵攻敌骑兵,使其阵脚大乱,互相争挤夺路,落入江中。又以骑兵将敌步兵杀得丢盔卸甲,击溃伪齐主力。仅三个月即顺利收复六州,保住了长江中游,打通了通往川陕之路,扭转了南宋的被动局面,增强了军民抗敌的勇气和信心。32岁的岳飞被破例提升为清远节度使,又进封武昌郡开国侯,享受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同等的宋朝最高殊荣。

由于高宗严令不得越界追敌扩大事态,岳飞只得率军回鄂州(今湖北武昌)驻防,期盼着“何日请缨提劲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年底,金、齐联军进逼庐州(今安徽合肥),高宗“御札”岳飞东下解围。牛皋等13骑先遣,略展“岳”字旗,已使敌军心动摇,待援军赶到又追杀敌军30余里,以至百里外的兀术大营也闻风北逃。

1135年夏,岳飞率军镇压洞庭湖地区杨么起义,被朝廷封为开国公。岳家军由于收编起义军人数猛增。次年,岳家军第二次北上出击,收复洛阳西南险要之地,夺取烧毁伪齐粮秣,逼近黄河。因朝廷不供军粮,功败垂成。虽升职太尉,壮志难酬,填《满江红 》抒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137年,金下令取消节节败退的伪齐,以归还河南、陕西为条件诱使南宋议和称臣纳贡。1139年元旦,秦桧代高宗向金使跪拜称臣、接受金朝皇帝诏书,达成和议。岳飞坚决反对,上表称“和好不可恃”,并四次奏辞因和议而赏封给他的官衔,遭秦桧忌恨。

果然,金军于1140年5月撕毁和约,四路伐宋。高宗大惊失色,不得不下1103年,岳飞生于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一个农家,出生之时有大鸟飞鸣掠过屋顶,故取名飞、字鹏举。少时家贫,日间耕田割草,晚上以柴照明念书习字,尤喜读兵书。岳飞体魄强健、寡言淳厚、刚直义气且勇力过人,十几岁已能拉300斤硬弓、960斤腰弩,能左右开弓射箭,枪法“一县无敌”。

岳飞20岁入伍,投奔真定(今河北正定)安抚使,但不久因父丧回乡,两年后,再投河东路平定军。1126年,金军攻汴京,朝廷风雨飘摇,钦宗弟赵构以“天下兵马大元帅”名义招募义勇民兵,岳飞投其帐下,因率百骑斩杀金军几千有功,被升为秉义郎。

不久,赵构改派岳飞至老将宗泽麾下,赴澶州援救汴京,自己却视望不前,待金军1127年4月攻入汴京将徽、钦二宗及后妃、大臣等三千人和无数财宝掳走北归后遂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高宗任命宗泽为开封知府兼东京留守,听信宠臣黄潜善等劝说,反“战”而主和。岳飞上书怒斥议和力主回击,反被以“越职”罪免去职务。

三个月后,岳飞投奔河北路招抚使张所,颇受赏识,曾在王彦统辖下抗金,渡河收复新乡。因与王彦不和,转战汴京,再次投奔宗泽,在黄河以南连续战胜金军。次年,曾24次上书高宗请求还都的老将宗泽忧愤成疾,临终三呼“渡河!”而亡,岳飞随接替东京留守的杜充南下,退往建康(今江苏南京市)。1129年冬,金军由兀术(即宗弼,金太祖阿骨打第4子)统率大举南侵,渡江攻入建康。高宗辗转逃往海上,仅率臣八九人,乘楼船飘泊于温州、台州一带。

岳飞奉命收复建康,先率部在城南牛头山埋伏,深夜派百名黑衣战士混入敌营,使金军于梦中,互相残杀,又伺机捕捉敌人哨兵,获知敌北撤路线,火速赶往静安镇,横刀跃马冲入敌军,往来翻飞击毙敌军无数,乘胜进驻建康后,升任通(今江苏南通)、泰(今江苏泰州)镇抚使。岳飞由此崭露头角。

1130年,金扶植汉奸刘豫割据河南、淮北建立伪齐政权,使其牵制南宋以缓和宋对金的直接威胁。放回降臣原宋御史中丞秦桧,让他劝诱高宗称臣行南北分治。同时由兀术率主力征服川、陕,以断南宋兵粮之援。

南宋相应在江淮之间有防,派岳飞防守江州(今江西九江)至江陵(今湖北江陵)一线,岳飞先平定叛军、游寇及农民起义,收编精兵,以后三次主动出击大获全胜。

第一次在1134年,岳飞率军从江州出征,收复伪齐占领的襄阳等六州之地。在随州(今湖北随县)岳飞的16岁长子岳云,手握各重80斤的铁锤力夺头功。在襄阳,岳飞慧眼识破敌人以骑兵布防江岸,以步兵摆阵阔野的破绽,令部将以手持长枪的步兵攻敌骑兵,使其阵脚大乱,互相争挤夺路,落入江中。又以骑兵将敌步兵杀得丢盔卸甲,击溃伪齐主力。仅三个月即顺利收复六州,保住了长江中游,打通了通往川陕之路,扭转了南宋的被动局面,增强了军民抗敌的勇气和信心。32岁的岳飞被破例提升为清远节度使,又进封武昌郡开国侯,享受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同等的宋朝最高殊荣。

由于高宗严令不得越界追敌扩大事态,岳飞只得率军回鄂州(今湖北武昌)驻防,期盼着“何日请缨提劲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年底,金、齐联军进逼庐州(今安徽合肥),高宗“御札”岳飞东下解围。牛皋等13骑先遣,略展“岳”字旗,已使敌军心动摇,待援军赶到又追杀敌军30余里,以至百里外的兀术大营也闻风北逃。

1135年夏,岳飞率军镇压洞庭湖地区杨么起义,被朝廷封为开国公。岳家军由于收编起义军人数猛增。次年,岳家军第二次北上出击,收复洛阳西南险要之地,夺取烧毁伪齐粮秣,逼近黄河。因朝廷不供军粮,功败垂成。虽升职太尉,壮志难酬,填《满江红 》抒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137年,金下令取消节节败退的伪齐,以归还河南、陕西为条件诱使南宋议和称臣纳贡。1139年元旦,秦桧代高宗向金使跪拜称臣、接受金朝皇帝诏书,达成和议。岳飞坚决反对,上表称“和好不可恃”,并四次奏辞因和议而赏封给他的官衔,遭秦桧忌恨。

果然,金军于1140年5月撕毁和约,四路伐宋。高宗大惊失色,不得不下


历史如烟(2)

黯然销魂,

唯别而已。

辞去碧色山水,

散去三千才情,

官运亨通,

江淹自此沉默。

流水落花,

天上人间,

错错落落,

是李煜点点墨痕,

心间沁血。

心向天下,

范文正公一如所言,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心向天下,

浩然清正,

荡涤人间。

藏书一万卷;

金石遗文一千卷;

酒一壶;

棋一局;

琴一张;

翁一人。

醉酒欧阳修,

乐与谁同?

才子词人,

自是白衣卿相,

流连于烟花柳巷,

柳七穿梭于万点花丛,

挥霍才情,

忘情于词曲。

经国之才,

欲革天下兴替。

不世之绩,

终功败垂成。

王安石的才情,

挥洒在朝堂,

累累白骨的暗叹。

弄巧纤云轻叹,

是未归的期盼。

思绪飞跃斜阳,

寒鸦流水孤村。

忧伤弥漫归途,

丽文感念深沉。

秦观自有婉弱,

却胜弱柳飘摇,

清新几处逸韵。

杏花疏影,清夜吹笛。

匆匆,

陈与义漂泊三载,

战火四下纷飞,

惟寄情字里行间,

续写此时诗篇。

开金之国,

创万里河山。

完颜旻

挥刀杀破九重天。

人已去,

唯残阳依旧,

血染江山。

稼轩词韵,

金戈铁马,

鼓声如雷。

尘烟漫漫,

自是战事伊始,

壮志待酬。

黄菊枝残,乌台雨霁。

傲霜枝条犹存,

东坡功名

却已随诗逝去。

空余满地残花,

黯然神伤。

苏家有三才,

苏洵为一枝。

苏洵眸色清明,

淡漠旁观,

汗青尽头,

是车轮过去,

尘埃泛起血色。

良将岳飞,

数载抗金,

笑傲金戈铁马,

惟愿踏破贺兰山缺,

收拾满目疮痍,

再拜天子。

不愿,

空悲切。

春雨一夜,

杏花一巷,

力竭而心未死,

陆游之剑,

漫天挥舞。

淡漠孤烟,

如血斜阳,

刀斜,

锋出。

铁木真拼搏一生,

得大半天下,

谱就铁血辉煌。

窦娥惊天冤情,

赵盼儿计救引章,

瑞兰终成眷属。

笔笔惊心动魄,

成就关汉卿之名。

伤于凄凄秋色,

漂泊几许,

终隐去功利心。

秋树依依,

马致远断肠,

远在天涯。

为人方直,

流连杭州翠色,

郑光祖捧卷提笔。

墨痕晕开,

是不羁的文学才情。

怆然江山,

触白朴心弦。

苍苍山水,

成就万古墨痕。

半生沉浮,

自是难以言说。

帝王之后,

坎坷人生。

南宋飘摇,

元朝天下始统。

赵孟頫浓郁才情,

渗入春雨间。

不能相忘,

拜月台的月影,

《西厢记》中倩影,

流传千年。

王实甫的细笔,

触成缠绵翩跹。

一百单八将,

欲屠尽酷吏,

折损在出征路上。

水浒好汉传奇,

施家巷内吟诵,

是施耐庵的清音。

书香门第,

一生潦倒。

云游四方,

坟茔凄凉。

祁县后人,

学贯古今,

挥舞文墨罗贯中。

性情奇迈,

功比张良。

善谋天下,

惟刘伯温。

学得天下兴替,

辅弼太祖功成,

筑得大明基业。

诗情雄健,

孤高耿介。

无意朝野,

一心诗文。

牵连而殒,

自是徒惹忌恨。

高启之名,

终成尘埃。

儒雅仁柔,

允炆欲文。

欲以锦绣文采

治天下。

靖难之役,

宫中大火,

明惠帝消失人前。

“燕贼篡位”,

数字尔尔。

方孝孺用十族生命,

篆刻下

血色

忠义气节。

七下西洋,

遍访亚非诸国。

三宝太监,

伫立昆阳江畔。

通海域,

功成千秋,

自是咸阳世家。

吴中才人,

衡山居士。

小楷婉转,

吴派山水,

粗简淋漓。

诗画相谐,

自有文征明。

高雅风流,

诗名满士林。

吴中诗冠,

徐祯卿自是文雄。

烟月扬州,

清韵情长。

墨色显雄强,

纵横舒展,

气韵洒吴门,

祝门允明,

自是放浪不羁。

闲窗散笔,

沿晋游唐,

自有风派。

桃花庵中,

自有庵主醉卧。

语浅意隽,

画意不羁,

散漫清俊,

自是唐寅执笔。

格竹七日,

守仁义之道。

驳程朱陈理,

自得清丽之风。

龙场度日,

王阳明修得真道。

抗倭定远,

扬上邦国威。

建戚家大军,

戚继光立黯然销魂,

唯别而已。

辞去碧色山水,

散去三千才情,

官运亨通,

江淹自此沉默。

流水落花,

天上人间,

错错落落,

是李煜点点墨痕,

心间沁血。

心向天下,

范文正公一如所言,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心向天下,

浩然清正,

荡涤人间。

藏书一万卷;

金石遗文一千卷;

酒一壶;

棋一局;

琴一张;

翁一人。

醉酒欧阳修,

乐与谁同?

才子词人,

自是白衣卿相,

流连于烟花柳巷,

柳七穿梭于万点花丛,

挥霍才情,

忘情于词曲。

经国之才,

欲革天下兴替。

不世之绩,

终功败垂成。

王安石的才情,

挥洒在朝堂,

累累白骨的暗叹。

弄巧纤云轻叹,

是未归的期盼。

思绪飞跃斜阳,

寒鸦流水孤村。

忧伤弥漫归途,

丽文感念深沉。

秦观自有婉弱,

却胜弱柳飘摇,

清新几处逸韵。

杏花疏影,清夜吹笛。

匆匆,

陈与义漂泊三载,

战火四下纷飞,

惟寄情字里行间,

续写此时诗篇。

开金之国,

创万里河山。

完颜旻

挥刀杀破九重天。

人已去,

唯残阳依旧,

血染江山。

稼轩词韵,

金戈铁马,

鼓声如雷。

尘烟漫漫,

自是战事伊始,

壮志待酬。

黄菊枝残,乌台雨霁。

傲霜枝条犹存,

东坡功名

却已随诗逝去。

空余满地残花,

黯然神伤。

苏家有三才,

苏洵为一枝。

苏洵眸色清明,

淡漠旁观,

汗青尽头,

是车轮过去,

尘埃泛起血色。

良将岳飞,

数载抗金,

笑傲金戈铁马,

惟愿踏破贺兰山缺,

收拾满目疮痍,

再拜天子。

不愿,

空悲切。

春雨一夜,

杏花一巷,

力竭而心未死,

陆游之剑,

漫天挥舞。

淡漠孤烟,

如血斜阳,

刀斜,

锋出。

铁木真拼搏一生,

得大半天下,

谱就铁血辉煌。

窦娥惊天冤情,

赵盼儿计救引章,

瑞兰终成眷属。

笔笔惊心动魄,

成就关汉卿之名。

伤于凄凄秋色,

漂泊几许,

终隐去功利心。

秋树依依,

马致远断肠,

远在天涯。

为人方直,

流连杭州翠色,

郑光祖捧卷提笔。

墨痕晕开,

是不羁的文学才情。

怆然江山,

触白朴心弦。

苍苍山水,

成就万古墨痕。

半生沉浮,

自是难以言说。

帝王之后,

坎坷人生。

南宋飘摇,

元朝天下始统。

赵孟頫浓郁才情,

渗入春雨间。

不能相忘,

拜月台的月影,

《西厢记》中倩影,

流传千年。

王实甫的细笔,

触成缠绵翩跹。

一百单八将,

欲屠尽酷吏,

折损在出征路上。

水浒好汉传奇,

施家巷内吟诵,

是施耐庵的清音。

书香门第,

一生潦倒。

云游四方,

坟茔凄凉。

祁县后人,

学贯古今,

挥舞文墨罗贯中。

性情奇迈,

功比张良。

善谋天下,

惟刘伯温。

学得天下兴替,

辅弼太祖功成,

筑得大明基业。

诗情雄健,

孤高耿介。

无意朝野,

一心诗文。

牵连而殒,

自是徒惹忌恨。

高启之名,

终成尘埃。

儒雅仁柔,

允炆欲文。

欲以锦绣文采

治天下。

靖难之役,

宫中大火,

明惠帝消失人前。

“燕贼篡位”,

数字尔尔。

方孝孺用十族生命,

篆刻下

血色

忠义气节。

七下西洋,

遍访亚非诸国。

三宝太监,

伫立昆阳江畔。

通海域,

功成千秋,

自是咸阳世家。

吴中才人,

衡山居士。

小楷婉转,

吴派山水,

粗简淋漓。

诗画相谐,

自有文征明。

高雅风流,

诗名满士林。

吴中诗冠,

徐祯卿自是文雄。

烟月扬州,

清韵情长。

墨色显雄强,

纵横舒展,

气韵洒吴门,

祝门允明,

自是放浪不羁。

闲窗散笔,

沿晋游唐,

自有风派。

桃花庵中,

自有庵主醉卧。

语浅意隽,

画意不羁,

散漫清俊,

自是唐寅执笔。

格竹七日,

守仁义之道。

驳程朱陈理,

自得清丽之风。

龙场度日,

王阳明修得真道。

抗倭定远,

扬上邦国威。

建戚家大军,

戚继光立黯然销魂,

唯别而已。

辞去碧色山水,

散去三千才情,

官运亨通,

江淹自此沉默。

流水落花,

天上人间,

错错落落,

是李煜点点墨痕,

心间沁血。

心向天下,

范文正公一如所言,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心向天下,

浩然清正,

荡涤人间。

藏书一万卷;

金石遗文一千卷;

酒一壶;

棋一局;

琴一张;

翁一人。

醉酒欧阳修,

乐与谁同?

才子词人,

自是白衣卿相,

流连于烟花柳巷,

柳七穿梭于万点花丛,

挥霍才情,

忘情于词曲。

经国之才,

欲革天下兴替。

不世之绩,

终功败垂成。

王安石的才情,

挥洒在朝堂,

累累白骨的暗叹。

弄巧纤云轻叹,

是未归的期盼。

思绪飞跃斜阳,

寒鸦流水孤村。

忧伤弥漫归途,

丽文感念深沉。

秦观自有婉弱,

却胜弱柳飘摇,

清新几处逸韵。

杏花疏影,清夜吹笛。

匆匆,

陈与义漂泊三载,

战火四下纷飞,

惟寄情字里行间,

续写此时诗篇。

开金之国,

创万里河山。

完颜旻

挥刀杀破九重天。

人已去,

唯残阳依旧,

血染江山。

稼轩词韵,

金戈铁马,

鼓声如雷。

尘烟漫漫,

自是战事伊始,

壮志待酬。

黄菊枝残,乌台雨霁。

傲霜枝条犹存,

东坡功名

却已随诗逝去。

空余满地残花,

黯然神伤。

苏家有三才,

苏洵为一枝。

苏洵眸色清明,

淡漠旁观,

汗青尽头,

是车轮过去,

尘埃泛起血色。

良将岳飞,

数载抗金,

笑傲金戈铁马,

惟愿踏破贺兰山缺,

收拾满目疮痍,

再拜天子。

不愿,

空悲切。

春雨一夜,

杏花一巷,

力竭而心未死,

陆游之剑,

漫天挥舞。

淡漠孤烟,

如血斜阳,

刀斜,

锋出。

铁木真拼搏一生,

得大半天下,

谱就铁血辉煌。

窦娥惊天冤情,

赵盼儿计救引章,

瑞兰终成眷属。

笔笔惊心动魄,

成就关汉卿之名。

伤于凄凄秋色,

漂泊几许,

终隐去功利心。

秋树依依,

马致远断肠,

远在天涯。

为人方直,

流连杭州翠色,

郑光祖捧卷提笔。

墨痕晕开,

是不羁的文学才情。

怆然江山,

触白朴心弦。

苍苍山水,

成就万古墨痕。

半生沉浮,

自是难以言说。

帝王之后,

坎坷人生。

南宋飘摇,

元朝天下始统。

赵孟頫浓郁才情,

渗入春雨间。

不能相忘,

拜月台的月影,

《西厢记》中倩影,

流传千年。

王实甫的细笔,

触成缠绵翩跹。

一百单八将,

欲屠尽酷吏,

折损在出征路上。

水浒好汉传奇,

施家巷内吟诵,

是施耐庵的清音。

书香门第,

一生潦倒。

云游四方,

坟茔凄凉。

祁县后人,

学贯古今,

挥舞文墨罗贯中。

性情奇迈,

功比张良。

善谋天下,

惟刘伯温。

学得天下兴替,

辅弼太祖功成,

筑得大明基业。

诗情雄健,

孤高耿介。

无意朝野,

一心诗文。

牵连而殒,

自是徒惹忌恨。

高启之名,

终成尘埃。

儒雅仁柔,

允炆欲文。

欲以锦绣文采

治天下。

靖难之役,

宫中大火,

明惠帝消失人前。

“燕贼篡位”,

数字尔尔。

方孝孺用十族生命,

篆刻下

血色

忠义气节。

七下西洋,

遍访亚非诸国。

三宝太监,

伫立昆阳江畔。

通海域,

功成千秋,

自是咸阳世家。

吴中才人,

衡山居士。

小楷婉转,

吴派山水,

粗简淋漓。

诗画相谐,

自有文征明。

高雅风流,

诗名满士林。

吴中诗冠,

徐祯卿自是文雄。

烟月扬州,

清韵情长。

墨色显雄强,

纵横舒展,

气韵洒吴门,

祝门允明,

自是放浪不羁。

闲窗散笔,

沿晋游唐,

自有风派。

桃花庵中,

自有庵主醉卧。

语浅意隽,

画意不羁,

散漫清俊,

自是唐寅执笔。

格竹七日,

守仁义之道。

驳程朱陈理,

自得清丽之风。

龙场度日,

王阳明修得真道。

抗倭定远,

扬上邦国威。

建戚家大军,

戚继光立黯然销魂,

唯别而已。

辞去碧色山水,

散去三千才情,

官运亨通,

江淹自此沉默。

流水落花,

天上人间,

错错落落,

是李煜点点墨痕,

心间沁血。

心向天下,

范文正公一如所言,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心向天下,

浩然清正,

荡涤人间。

藏书一万卷;

金石遗文一千卷;

酒一壶;

棋一局;

琴一张;

翁一人。

醉酒欧阳修,

乐与谁同?

才子词人,

自是白衣卿相,

流连于烟花柳巷,

柳七穿梭于万点花丛,

挥霍才情,

忘情于词曲。

经国之才,

欲革天下兴替。

不世之绩,

终功败垂成。

王安石的才情,

挥洒在朝堂,

累累白骨的暗叹。

弄巧纤云轻叹,

是未归的期盼。

思绪飞跃斜阳,

寒鸦流水孤村。

忧伤弥漫归途,

丽文感念深沉。

秦观自有婉弱,

却胜弱柳飘摇,

清新几处逸韵。

杏花疏影,清夜吹笛。

匆匆,

陈与义漂泊三载,

战火四下纷飞,

惟寄情字里行间,

续写此时诗篇。

开金之国,

创万里河山。

完颜旻

挥刀杀破九重天。

人已去,

唯残阳依旧,

血染江山。

稼轩词韵,

金戈铁马,

鼓声如雷。

尘烟漫漫,

自是战事伊始,

壮志待酬。

黄菊枝残,乌台雨霁。

傲霜枝条犹存,

东坡功名

却已随诗逝去。

空余满地残花,

黯然神伤。

苏家有三才,

苏洵为一枝。

苏洵眸色清明,

淡漠旁观,

汗青尽头,

是车轮过去,

尘埃泛起血色。

良将岳飞,

数载抗金,

笑傲金戈铁马,

惟愿踏破贺兰山缺,

收拾满目疮痍,

再拜天子。

不愿,

空悲切。

春雨一夜,

杏花一巷,

力竭而心未死,

陆游之剑,

漫天挥舞。

淡漠孤烟,

如血斜阳,

刀斜,

锋出。

铁木真拼搏一生,

得大半天下,

谱就铁血辉煌。

窦娥惊天冤情,

赵盼儿计救引章,

瑞兰终成眷属。

笔笔惊心动魄,

成就关汉卿之名。

伤于凄凄秋色,

漂泊几许,

终隐去功利心。

秋树依依,

马致远断肠,

远在天涯。

为人方直,

流连杭州翠色,

郑光祖捧卷提笔。

墨痕晕开,

是不羁的文学才情。

怆然江山,

触白朴心弦。

苍苍山水,

成就万古墨痕。

半生沉浮,

自是难以言说。

帝王之后,

坎坷人生。

南宋飘摇,

元朝天下始统。

赵孟頫浓郁才情,

渗入春雨间。

不能相忘,

拜月台的月影,

《西厢记》中倩影,

流传千年。

王实甫的细笔,

触成缠绵翩跹。

一百单八将,

欲屠尽酷吏,

折损在出征路上。

水浒好汉传奇,

施家巷内吟诵,

是施耐庵的清音。

书香门第,

一生潦倒。

云游四方,

坟茔凄凉。

祁县后人,

学贯古今,

挥舞文墨罗贯中。

性情奇迈,

功比张良。

善谋天下,

惟刘伯温。

学得天下兴替,

辅弼太祖功成,

筑得大明基业。

诗情雄健,

孤高耿介。

无意朝野,

一心诗文。

牵连而殒,

自是徒惹忌恨。

高启之名,

终成尘埃。

儒雅仁柔,

允炆欲文。

欲以锦绣文采

治天下。

靖难之役,

宫中大火,

明惠帝消失人前。

“燕贼篡位”,

数字尔尔。

方孝孺用十族生命,

篆刻下

血色

忠义气节。

七下西洋,

遍访亚非诸国。

三宝太监,

伫立昆阳江畔。

通海域,

功成千秋,

自是咸阳世家。

吴中才人,

衡山居士。

小楷婉转,

吴派山水,

粗简淋漓。

诗画相谐,

自有文征明。

高雅风流,

诗名满士林。

吴中诗冠,

徐祯卿自是文雄。

烟月扬州,

清韵情长。

墨色显雄强,

纵横舒展,

气韵洒吴门,

祝门允明,

自是放浪不羁。

闲窗散笔,

沿晋游唐,

自有风派。

桃花庵中,

自有庵主醉卧。

语浅意隽,

画意不羁,

散漫清俊,

自是唐寅执笔。

格竹七日,

守仁义之道。

驳程朱陈理,

自得清丽之风。

龙场度日,

王阳明修得真道。

抗倭定远,

扬上邦国威。

建戚家大军,

戚继光立黯然销魂,

唯别而已。

辞去碧色山水,

散去三千才情,

官运亨通,

江淹自此沉默。

流水落花,

天上人间,

错错落落,

是李煜点点墨痕,

心间沁血。

心向天下,

范文正公一如所言,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心向天下,

浩然清正,

荡涤人间。

藏书一万卷;

金石遗文一千卷;

酒一壶;

棋一局;

琴一张;

翁一人。

醉酒欧阳修,

乐与谁同?

才子词人,

自是白衣卿相,

流连于烟花柳巷,

柳七穿梭于万点花丛,

挥霍才情,

忘情于词曲。

经国之才,

欲革天下兴替。

不世之绩,

终功败垂成。

王安石的才情,

挥洒在朝堂,

累累白骨的暗叹。

弄巧纤云轻叹,

是未归的期盼。

思绪飞跃斜阳,

寒鸦流水孤村。

忧伤弥漫归途,

丽文感念深沉。

秦观自有婉弱,

却胜弱柳飘摇,

清新几处逸韵。

杏花疏影,清夜吹笛。

匆匆,

陈与义漂泊三载,

战火四下纷飞,

惟寄情字里行间,

续写此时诗篇。

开金之国,

创万里河山。

完颜旻

挥刀杀破九重天。

人已去,

唯残阳依旧,

血染江山。

稼轩词韵,

金戈铁马,

鼓声如雷。

尘烟漫漫,

自是战事伊始,

壮志待酬。

黄菊枝残,乌台雨霁。

傲霜枝条犹存,

东坡功名

却已随诗逝去。

空余满地残花,

黯然神伤。

苏家有三才,

苏洵为一枝。

苏洵眸色清明,

淡漠旁观,

汗青尽头,

是车轮过去,

尘埃泛起血色。

良将岳飞,

数载抗金,

笑傲金戈铁马,

惟愿踏破贺兰山缺,

收拾满目疮痍,

再拜天子。

不愿,

空悲切。

春雨一夜,

杏花一巷,

力竭而心未死,

陆游之剑,

漫天挥舞。

淡漠孤烟,

如血斜阳,

刀斜,

锋出。

铁木真拼搏一生,

得大半天下,

谱就铁血辉煌。

窦娥惊天冤情,

赵盼儿计救引章,

瑞兰终成眷属。

笔笔惊心动魄,

成就关汉卿之名。

伤于凄凄秋色,

漂泊几许,

终隐去功利心。

秋树依依,

马致远断肠,

远在天涯。

为人方直,

流连杭州翠色,

郑光祖捧卷提笔。

墨痕晕开,

是不羁的文学才情。

怆然江山,

触白朴心弦。

苍苍山水,

成就万古墨痕。

半生沉浮,

自是难以言说。

帝王之后,

坎坷人生。

南宋飘摇,

元朝天下始统。

赵孟頫浓郁才情,

渗入春雨间。

不能相忘,

拜月台的月影,

《西厢记》中倩影,

流传千年。

王实甫的细笔,

触成缠绵翩跹。

一百单八将,

欲屠尽酷吏,

折损在出征路上。

水浒好汉传奇,

施家巷内吟诵,

是施耐庵的清音。

书香门第,

一生潦倒。

云游四方,

坟茔凄凉。

祁县后人,

学贯古今,

挥舞文墨罗贯中。

性情奇迈,

功比张良。

善谋天下,

惟刘伯温。

学得天下兴替,

辅弼太祖功成,

筑得大明基业。

诗情雄健,

孤高耿介。

无意朝野,

一心诗文。

牵连而殒,

自是徒惹忌恨。

高启之名,

终成尘埃。

儒雅仁柔,

允炆欲文。

欲以锦绣文采

治天下。

靖难之役,

宫中大火,

明惠帝消失人前。

“燕贼篡位”,

数字尔尔。

方孝孺用十族生命,

篆刻下

血色

忠义气节。

七下西洋,

遍访亚非诸国。

三宝太监,

伫立昆阳江畔。

通海域,

功成千秋,

自是咸阳世家。

吴中才人,

衡山居士。

小楷婉转,

吴派山水,

粗简淋漓。

诗画相谐,

自有文征明。

高雅风流,

诗名满士林。

吴中诗冠,

徐祯卿自是文雄。

烟月扬州,

清韵情长。

墨色显雄强,

纵横舒展,

气韵洒吴门,

祝门允明,

自是放浪不羁。

闲窗散笔,

沿晋游唐,

自有风派。

桃花庵中,

自有庵主醉卧。

语浅意隽,

画意不羁,

散漫清俊,

自是唐寅执笔。

格竹七日,

守仁义之道。

驳程朱陈理,

自得清丽之风。

龙场度日,

王阳明修得真道。

抗倭定远,

扬上邦国威。

建戚家大军,

戚继光立黯然销魂,

唯别而已。

辞去碧色山水,

散去三千才情,

官运亨通,

江淹自此沉默。

流水落花,

天上人间,

错错落落,

是李煜点点墨痕,

心间沁血。

心向天下,

范文正公一如所言,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心向天下,

浩然清正,

荡涤人间。

藏书一万卷;

金石遗文一千卷;

酒一壶;

棋一局;

琴一张;

翁一人。

醉酒欧阳修,

乐与谁同?

才子词人,

自是白衣卿相,

流连于烟花柳巷,

柳七穿梭于万点花丛,

挥霍才情,

忘情于词曲。

经国之才,

欲革天下兴替。

不世之绩,

终功败垂成。

王安石的才情,

挥洒在朝堂,

累累白骨的暗叹。

弄巧纤云轻叹,

是未归的期盼。

思绪飞跃斜阳,

寒鸦流水孤村。

忧伤弥漫归途,

丽文感念深沉。

秦观自有婉弱,

却胜弱柳飘摇,

清新几处逸韵。

杏花疏影,清夜吹笛。

匆匆,

陈与义漂泊三载,

战火四下纷飞,

惟寄情字里行间,

续写此时诗篇。

开金之国,

创万里河山。

完颜旻

挥刀杀破九重天。

人已去,

唯残阳依旧,

血染江山。

稼轩词韵,

金戈铁马,

鼓声如雷。

尘烟漫漫,

自是战事伊始,

壮志待酬。

黄菊枝残,乌台雨霁。

傲霜枝条犹存,

东坡功名

却已随诗逝去。

空余满地残花,

黯然神伤。

苏家有三才,

苏洵为一枝。

苏洵眸色清明,

淡漠旁观,

汗青尽头,

是车轮过去,

尘埃泛起血色。

良将岳飞,

数载抗金,

笑傲金戈铁马,

惟愿踏破贺兰山缺,

收拾满目疮痍,

再拜天子。

不愿,

空悲切。

春雨一夜,

杏花一巷,

力竭而心未死,

陆游之剑,

漫天挥舞。

淡漠孤烟,

如血斜阳,

刀斜,

锋出。

铁木真拼搏一生,

得大半天下,

谱就铁血辉煌。

窦娥惊天冤情,

赵盼儿计救引章,

瑞兰终成眷属。

笔笔惊心动魄,

成就关汉卿之名。

伤于凄凄秋色,

漂泊几许,

终隐去功利心。

秋树依依,

马致远断肠,

远在天涯。

为人方直,

流连杭州翠色,

郑光祖捧卷提笔。

墨痕晕开,

是不羁的文学才情。

怆然江山,

触白朴心弦。

苍苍山水,

成就万古墨痕。

半生沉浮,

自是难以言说。

帝王之后,

坎坷人生。

南宋飘摇,

元朝天下始统。

赵孟頫浓郁才情,

渗入春雨间。

不能相忘,

拜月台的月影,

《西厢记》中倩影,

流传千年。

王实甫的细笔,

触成缠绵翩跹。

一百单八将,

欲屠尽酷吏,

折损在出征路上。

水浒好汉传奇,

施家巷内吟诵,

是施耐庵的清音。

书香门第,

一生潦倒。

云游四方,

坟茔凄凉。

祁县后人,

学贯古今,

挥舞文墨罗贯中。

性情奇迈,

功比张良。

善谋天下,

惟刘伯温。

学得天下兴替,

辅弼太祖功成,

筑得大明基业。

诗情雄健,

孤高耿介。

无意朝野,

一心诗文。

牵连而殒,

自是徒惹忌恨。

高启之名,

终成尘埃。

儒雅仁柔,

允炆欲文。

欲以锦绣文采

治天下。

靖难之役,

宫中大火,

明惠帝消失人前。

“燕贼篡位”,

数字尔尔。

方孝孺用十族生命,

篆刻下

血色

忠义气节。

七下西洋,

遍访亚非诸国。

三宝太监,

伫立昆阳江畔。

通海域,

功成千秋,

自是咸阳世家。

吴中才人,

衡山居士。

小楷婉转,

吴派山水,

粗简淋漓。

诗画相谐,

自有文征明。

高雅风流,

诗名满士林。

吴中诗冠,

徐祯卿自是文雄。

烟月扬州,

清韵情长。

墨色显雄强,

纵横舒展,

气韵洒吴门,

祝门允明,

自是放浪不羁。

闲窗散笔,

沿晋游唐,

自有风派。

桃花庵中,

自有庵主醉卧。

语浅意隽,

画意不羁,

散漫清俊,

自是唐寅执笔。

格竹七日,

守仁义之道。

驳程朱陈理,

自得清丽之风。

龙场度日,

王阳明修得真道。

抗倭定远,

扬上邦国威。

建戚家大军,

戚继光立黯然销魂,

唯别而已。

辞去碧色山水,

散去三千才情,

官运亨通,

江淹自此沉默。

流水落花,

天上人间,

错错落落,

是李煜点点墨痕,

心间沁血。

心向天下,

范文正公一如所言,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心向天下,

浩然清正,

荡涤人间。

藏书一万卷;

金石遗文一千卷;

酒一壶;

棋一局;

琴一张;

翁一人。

醉酒欧阳修,

乐与谁同?

才子词人,

自是白衣卿相,

流连于烟花柳巷,

柳七穿梭于万点花丛,

挥霍才情,

忘情于词曲。

经国之才,

欲革天下兴替。

不世之绩,

终功败垂成。

王安石的才情,

挥洒在朝堂,

累累白骨的暗叹。

弄巧纤云轻叹,

是未归的期盼。

思绪飞跃斜阳,

寒鸦流水孤村。

忧伤弥漫归途,

丽文感念深沉。

秦观自有婉弱,

却胜弱柳飘摇,

清新几处逸韵。

杏花疏影,清夜吹笛。

匆匆,

陈与义漂泊三载,

战火四下纷飞,

惟寄情字里行间,

续写此时诗篇。

开金之国,

创万里河山。

完颜旻

挥刀杀破九重天。

人已去,

唯残阳依旧,

血染江山。

稼轩词韵,

金戈铁马,

鼓声如雷。

尘烟漫漫,

自是战事伊始,

壮志待酬。

黄菊枝残,乌台雨霁。

傲霜枝条犹存,

东坡功名

却已随诗逝去。

空余满地残花,

黯然神伤。

苏家有三才,

苏洵为一枝。

苏洵眸色清明,

淡漠旁观,

汗青尽头,

是车轮过去,

尘埃泛起血色。

良将岳飞,

数载抗金,

笑傲金戈铁马,

惟愿踏破贺兰山缺,

收拾满目疮痍,

再拜天子。

不愿,

空悲切。

春雨一夜,

杏花一巷,

力竭而心未死,

陆游之剑,

漫天挥舞。

淡漠孤烟,

如血斜阳,

刀斜,

锋出。

铁木真拼搏一生,

得大半天下,

谱就铁血辉煌。

窦娥惊天冤情,

赵盼儿计救引章,

瑞兰终成眷属。

笔笔惊心动魄,

成就关汉卿之名。

伤于凄凄秋色,

漂泊几许,

终隐去功利心。

秋树依依,

马致远断肠,

远在天涯。

为人方直,

流连杭州翠色,

郑光祖捧卷提笔。

墨痕晕开,

是不羁的文学才情。

怆然江山,

触白朴心弦。

苍苍山水,

成就万古墨痕。

半生沉浮,

自是难以言说。

帝王之后,

坎坷人生。

南宋飘摇,

元朝天下始统。

赵孟頫浓郁才情,

渗入春雨间。

不能相忘,

拜月台的月影,

《西厢记》中倩影,

流传千年。

王实甫的细笔,

触成缠绵翩跹。

一百单八将,

欲屠尽酷吏,

折损在出征路上。

水浒好汉传奇,

施家巷内吟诵,

是施耐庵的清音。

书香门第,

一生潦倒。

云游四方,

坟茔凄凉。

祁县后人,

学贯古今,

挥舞文墨罗贯中。

性情奇迈,

功比张良。

善谋天下,

惟刘伯温。

学得天下兴替,

辅弼太祖功成,

筑得大明基业。

诗情雄健,

孤高耿介。

无意朝野,

一心诗文。

牵连而殒,

自是徒惹忌恨。

高启之名,

终成尘埃。

儒雅仁柔,

允炆欲文。

欲以锦绣文采

治天下。

靖难之役,

宫中大火,

明惠帝消失人前。

“燕贼篡位”,

数字尔尔。

方孝孺用十族生命,

篆刻下

血色

忠义气节。

七下西洋,

遍访亚非诸国。

三宝太监,

伫立昆阳江畔。

通海域,

功成千秋,

自是咸阳世家。

吴中才人,

衡山居士。

小楷婉转,

吴派山水,

粗简淋漓。

诗画相谐,

自有文征明。

高雅风流,

诗名满士林。

吴中诗冠,

徐祯卿自是文雄。

烟月扬州,

清韵情长。

墨色显雄强,

纵横舒展,

气韵洒吴门,

祝门允明,

自是放浪不羁。

闲窗散笔,

沿晋游唐,

自有风派。

桃花庵中,

自有庵主醉卧。

语浅意隽,

画意不羁,

散漫清俊,

自是唐寅执笔。

格竹七日,

守仁义之道。

驳程朱陈理,

自得清丽之风。

龙场度日,

王阳明修得真道。

抗倭定远,

扬上邦国威。

建戚家大军,

戚继光立


诗书之于我

前日里在翻看零九年的浙江省高考作文,一页页纸张任风拂过去。或许我只是想在其中找到相似的存在。遗落在尘埃里的宋词书,背负着书囊行走的旅人,呼唤着回家的中华文明几千年的积淀。曾经流转于诗词之间,唤杜鹃啼血声声忍刺骨,看笔锋偏转清泉流于石,剑光寒彻,黄花难摘,身梦中,闻鹧鸪。

这几年国学重新热起来,我欣喜地看见电视里生动的演讲,网络上一首接一首的中国风曲调。但我知道,我们这一代总是少了些诗词的浸染的。潇洒有余,骄傲有余,安然不足。总有同学笑我,你这样爱诗词啊。语气里听不出什么情绪。是的,我爱它们,爱它们甚至超过了自己。可是行路至此,再难见高山流水的和鸣。

之于我,诗书一笺,筝一横。

开且落

什么时候开始读诗,便什么时候开始读孟浩然。我们清脆的童声,淹没在“春眠不觉晓”的拖沓尾音中,久久不见收声。孟浩然在我心中总是一皤然老翁,似仙飘逸,却亦寸愁肠百转。这一生叹息,不知叹的是零碎落花,昨夜风雨,还是寂寞自己,抑或是世间万物,古今兴亡?

“王孟”在山水田园派之中并称,虽曰如此,二人诗句亦各存其风。王维在他的画中伫立着,一身白衣,衣袂纷飞,望见枝间芙蓉繁华,静享清风徐来。“纷纷开且落。”

比之孟浩然的怅然一问,王维的缘景随情遂显洒脱几分。可这纷纷绽开而又纷纷凋落的芙蓉花,何尝不像王谢堂前的孤雁,于乌衣巷口的夕阳余晖笼罩下,寂寥离去?乐天大概是人如其名,真真是豁达的,才够勇气写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千古名句。然而时代给我们留下的忧伤的诗人们哪,拿一个不曾怔怔见花凋落,愁绪顿生?想便想着是隐居山中,然而古代男子总是想着入仕的。王孟二人便如在行吟之中忽而不慎,一跤摔在青云里,一跤跌在红尘中。

我记得最初喜欢王维,完全只因他的一句诗:“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个独坐于幽篁里的寂寞诗人,手执一古琴,弹琴复长啸。若是生机盎然的春,或有百花丛生,他不至于如此寂寞。佛曾拈花微笑,看淡世间荣辱,名利争逐。王维非但有诗才,亦有佛情,只是因留恋仕途的束缚未能早早登堂入室。但最终他是豁达的。“诗佛”一名,王维当时受之无愧。读诗读得久了,便不自觉地将诗人与诗作融为一体。我极喜他悠然田园中,“逶迤南川水,明灭青林端”。白水映带青川绿,几时流水如这般诗意地澄澈而清冷着。我听着毛阿敏唱着“红豆生南国”,蓦然觉得诗风清新如王维,这样充塞相思的诗作是少之又少,然而也令人内心斑斓。写景摹物信手拈来,不雕琢不绘饰,于用词中实能体悟。然而惊梦半夜,“皇帝孔丘何处问,安知不是梦中身”。又是劝慰自己淡然于雠思往事的诗话了,那么不知这“纷纷开且落”看似纯粹描景的意象在王维的画中,又是怎样的色泽?

我是流连忘返者。愿做一枚芙蓉花苞,于辋川中开复落,落复开。

登临意

九岁的时候读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客他乡,徙若孤蓬。登高远望的是两地人,血浓于情,情是一样得艰深。

我之所以总忆起儿时读的诗,只不过证明了诗词陪伴我们的岁月已是长久的了。儿时背过读熟的诗句难以忘怀,不经意间便铭于心中。倒是长大了稍有闲情逸致去认真读诗词,偶有在登高远望时瞭看天边浮云,窥见许久不曾开启的内心。

我本想说的是稼轩词,总是不必伤怀的。“凭栏望,登临意。”稼轩能文能武,可堪奇才。然而南宋风雨飘摇,偏安一隅竟经不起铁马冰河的雄壮声响。这一句,令我想起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

辛词似乎有岳飞之风。稼轩词豪放大气,字里行间尽是临战之意。豪情如他,却也免却不了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命运。从稼轩那里,我甚知英雄的悲剧不在于战死沙场,不在于领战未胜,铩羽而归,而在于一腔爱国之情无处倾诉、一身铁胆武艺无处施展。再如岳飞那般,明明胜利在望,却忽闻班师回朝。强虏不可退,圣命不可违,两难之际,惟有下定来世决心: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何等壮烈。

最早读的辛词是“溪头卧剥莲蓬”的乡间之趣,总以为稼轩也是清丽从容地写词的。不料《清平乐》只是一词牌名,我却将它误解为词题,体味农舍的“清平”乐意了。殊不知稼轩写了数首《清平乐》,看尽官场丑恶,看穿王朝颠覆,叹有之,撼有之。“可前日里在翻看零九年的浙江省高考作文,一页页纸张任风拂过去。或许我只是想在其中找到相似的存在。遗落在尘埃里的宋词书,背负着书囊行走的旅人,呼唤着回家的中华文明几千年的积淀。曾经流转于诗词之间,唤杜鹃啼血声声忍刺骨,看笔锋偏转清泉流于石,剑光寒彻,黄花难摘,身梦中,闻鹧鸪。

这几年国学重新热起来,我欣喜地看见电视里生动的演讲,网络上一首接一首的中国风曲调。但我知道,我们这一代总是少了些诗词的浸染的。潇洒有余,骄傲有余,安然不足。总有同学笑我,你这样爱诗词啊。语气里听不出什么情绪。是的,我爱它们,爱它们甚至超过了自己。可是行路至此,再难见高山流水的和鸣。

之于我,诗书一笺,筝一横。

开且落

什么时候开始读诗,便什么时候开始读孟浩然。我们清脆的童声,淹没在“春眠不觉晓”的拖沓尾音中,久久不见收声。孟浩然在我心中总是一皤然老翁,似仙飘逸,却亦寸愁肠百转。这一生叹息,不知叹的是零碎落花,昨夜风雨,还是寂寞自己,抑或是世间万物,古今兴亡?

“王孟”在山水田园派之中并称,虽曰如此,二人诗句亦各存其风。王维在他的画中伫立着,一身白衣,衣袂纷飞,望见枝间芙蓉繁华,静享清风徐来。“纷纷开且落。”

比之孟浩然的怅然一问,王维的缘景随情遂显洒脱几分。可这纷纷绽开而又纷纷凋落的芙蓉花,何尝不像王谢堂前的孤雁,于乌衣巷口的夕阳余晖笼罩下,寂寥离去?乐天大概是人如其名,真真是豁达的,才够勇气写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千古名句。然而时代给我们留下的忧伤的诗人们哪,拿一个不曾怔怔见花凋落,愁绪顿生?想便想着是隐居山中,然而古代男子总是想着入仕的。王孟二人便如在行吟之中忽而不慎,一跤摔在青云里,一跤跌在红尘中。

我记得最初喜欢王维,完全只因他的一句诗:“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个独坐于幽篁里的寂寞诗人,手执一古琴,弹琴复长啸。若是生机盎然的春,或有百花丛生,他不至于如此寂寞。佛曾拈花微笑,看淡世间荣辱,名利争逐。王维非但有诗才,亦有佛情,只是因留恋仕途的束缚未能早早登堂入室。但最终他是豁达的。“诗佛”一名,王维当时受之无愧。读诗读得久了,便不自觉地将诗人与诗作融为一体。我极喜他悠然田园中,“逶迤南川水,明灭青林端”。白水映带青川绿,几时流水如这般诗意地澄澈而清冷着。我听着毛阿敏唱着“红豆生南国”,蓦然觉得诗风清新如王维,这样充塞相思的诗作是少之又少,然而也令人内心斑斓。写景摹物信手拈来,不雕琢不绘饰,于用词中实能体悟。然而惊梦半夜,“皇帝孔丘何处问,安知不是梦中身”。又是劝慰自己淡然于雠思往事的诗话了,那么不知这“纷纷开且落”看似纯粹描景的意象在王维的画中,又是怎样的色泽?

我是流连忘返者。愿做一枚芙蓉花苞,于辋川中开复落,落复开。

登临意

九岁的时候读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客他乡,徙若孤蓬。登高远望的是两地人,血浓于情,情是一样得艰深。

我之所以总忆起儿时读的诗,只不过证明了诗词陪伴我们的岁月已是长久的了。儿时背过读熟的诗句难以忘怀,不经意间便铭于心中。倒是长大了稍有闲情逸致去认真读诗词,偶有在登高远望时瞭看天边浮云,窥见许久不曾开启的内心。

我本想说的是稼轩词,总是不必伤怀的。“凭栏望,登临意。”稼轩能文能武,可堪奇才。然而南宋风雨飘摇,偏安一隅竟经不起铁马冰河的雄壮声响。这一句,令我想起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

辛词似乎有岳飞之风。稼轩词豪放大气,字里行间尽是临战之意。豪情如他,却也免却不了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命运。从稼轩那里,我甚知英雄的悲剧不在于战死沙场,不在于领战未胜,铩羽而归,而在于一腔爱国之情无处倾诉、一身铁胆武艺无处施展。再如岳飞那般,明明胜利在望,却忽闻班师回朝。强虏不可退,圣命不可违,两难之际,惟有下定来世决心: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何等壮烈。

最早读的辛词是“溪头卧剥莲蓬”的乡间之趣,总以为稼轩也是清丽从容地写词的。不料《清平乐》只是一词牌名,我却将它误解为词题,体味农舍的“清平”乐意了。殊不知稼轩写了数首《清平乐》,看尽官场丑恶,看穿王朝颠覆,叹有之,撼有之。“可前日里在翻看零九年的浙江省高考作文,一页页纸张任风拂过去。或许我只是想在其中找到相似的存在。遗落在尘埃里的宋词书,背负着书囊行走的旅人,呼唤着回家的中华文明几千年的积淀。曾经流转于诗词之间,唤杜鹃啼血声声忍刺骨,看笔锋偏转清泉流于石,剑光寒彻,黄花难摘,身梦中,闻鹧鸪。

这几年国学重新热起来,我欣喜地看见电视里生动的演讲,网络上一首接一首的中国风曲调。但我知道,我们这一代总是少了些诗词的浸染的。潇洒有余,骄傲有余,安然不足。总有同学笑我,你这样爱诗词啊。语气里听不出什么情绪。是的,我爱它们,爱它们甚至超过了自己。可是行路至此,再难见高山流水的和鸣。

之于我,诗书一笺,筝一横。

开且落

什么时候开始读诗,便什么时候开始读孟浩然。我们清脆的童声,淹没在“春眠不觉晓”的拖沓尾音中,久久不见收声。孟浩然在我心中总是一皤然老翁,似仙飘逸,却亦寸愁肠百转。这一生叹息,不知叹的是零碎落花,昨夜风雨,还是寂寞自己,抑或是世间万物,古今兴亡?

“王孟”在山水田园派之中并称,虽曰如此,二人诗句亦各存其风。王维在他的画中伫立着,一身白衣,衣袂纷飞,望见枝间芙蓉繁华,静享清风徐来。“纷纷开且落。”

比之孟浩然的怅然一问,王维的缘景随情遂显洒脱几分。可这纷纷绽开而又纷纷凋落的芙蓉花,何尝不像王谢堂前的孤雁,于乌衣巷口的夕阳余晖笼罩下,寂寥离去?乐天大概是人如其名,真真是豁达的,才够勇气写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千古名句。然而时代给我们留下的忧伤的诗人们哪,拿一个不曾怔怔见花凋落,愁绪顿生?想便想着是隐居山中,然而古代男子总是想着入仕的。王孟二人便如在行吟之中忽而不慎,一跤摔在青云里,一跤跌在红尘中。

我记得最初喜欢王维,完全只因他的一句诗:“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个独坐于幽篁里的寂寞诗人,手执一古琴,弹琴复长啸。若是生机盎然的春,或有百花丛生,他不至于如此寂寞。佛曾拈花微笑,看淡世间荣辱,名利争逐。王维非但有诗才,亦有佛情,只是因留恋仕途的束缚未能早早登堂入室。但最终他是豁达的。“诗佛”一名,王维当时受之无愧。读诗读得久了,便不自觉地将诗人与诗作融为一体。我极喜他悠然田园中,“逶迤南川水,明灭青林端”。白水映带青川绿,几时流水如这般诗意地澄澈而清冷着。我听着毛阿敏唱着“红豆生南国”,蓦然觉得诗风清新如王维,这样充塞相思的诗作是少之又少,然而也令人内心斑斓。写景摹物信手拈来,不雕琢不绘饰,于用词中实能体悟。然而惊梦半夜,“皇帝孔丘何处问,安知不是梦中身”。又是劝慰自己淡然于雠思往事的诗话了,那么不知这“纷纷开且落”看似纯粹描景的意象在王维的画中,又是怎样的色泽?

我是流连忘返者。愿做一枚芙蓉花苞,于辋川中开复落,落复开。

登临意

九岁的时候读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客他乡,徙若孤蓬。登高远望的是两地人,血浓于情,情是一样得艰深。

我之所以总忆起儿时读的诗,只不过证明了诗词陪伴我们的岁月已是长久的了。儿时背过读熟的诗句难以忘怀,不经意间便铭于心中。倒是长大了稍有闲情逸致去认真读诗词,偶有在登高远望时瞭看天边浮云,窥见许久不曾开启的内心。

我本想说的是稼轩词,总是不必伤怀的。“凭栏望,登临意。”稼轩能文能武,可堪奇才。然而南宋风雨飘摇,偏安一隅竟经不起铁马冰河的雄壮声响。这一句,令我想起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

辛词似乎有岳飞之风。稼轩词豪放大气,字里行间尽是临战之意。豪情如他,却也免却不了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命运。从稼轩那里,我甚知英雄的悲剧不在于战死沙场,不在于领战未胜,铩羽而归,而在于一腔爱国之情无处倾诉、一身铁胆武艺无处施展。再如岳飞那般,明明胜利在望,却忽闻班师回朝。强虏不可退,圣命不可违,两难之际,惟有下定来世决心: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何等壮烈。

最早读的辛词是“溪头卧剥莲蓬”的乡间之趣,总以为稼轩也是清丽从容地写词的。不料《清平乐》只是一词牌名,我却将它误解为词题,体味农舍的“清平”乐意了。殊不知稼轩写了数首《清平乐》,看尽官场丑恶,看穿王朝颠覆,叹有之,撼有之。“可前日里在翻看零九年的浙江省高考作文,一页页纸张任风拂过去。或许我只是想在其中找到相似的存在。遗落在尘埃里的宋词书,背负着书囊行走的旅人,呼唤着回家的中华文明几千年的积淀。曾经流转于诗词之间,唤杜鹃啼血声声忍刺骨,看笔锋偏转清泉流于石,剑光寒彻,黄花难摘,身梦中,闻鹧鸪。

这几年国学重新热起来,我欣喜地看见电视里生动的演讲,网络上一首接一首的中国风曲调。但我知道,我们这一代总是少了些诗词的浸染的。潇洒有余,骄傲有余,安然不足。总有同学笑我,你这样爱诗词啊。语气里听不出什么情绪。是的,我爱它们,爱它们甚至超过了自己。可是行路至此,再难见高山流水的和鸣。

之于我,诗书一笺,筝一横。

开且落

什么时候开始读诗,便什么时候开始读孟浩然。我们清脆的童声,淹没在“春眠不觉晓”的拖沓尾音中,久久不见收声。孟浩然在我心中总是一皤然老翁,似仙飘逸,却亦寸愁肠百转。这一生叹息,不知叹的是零碎落花,昨夜风雨,还是寂寞自己,抑或是世间万物,古今兴亡?

“王孟”在山水田园派之中并称,虽曰如此,二人诗句亦各存其风。王维在他的画中伫立着,一身白衣,衣袂纷飞,望见枝间芙蓉繁华,静享清风徐来。“纷纷开且落。”

比之孟浩然的怅然一问,王维的缘景随情遂显洒脱几分。可这纷纷绽开而又纷纷凋落的芙蓉花,何尝不像王谢堂前的孤雁,于乌衣巷口的夕阳余晖笼罩下,寂寥离去?乐天大概是人如其名,真真是豁达的,才够勇气写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千古名句。然而时代给我们留下的忧伤的诗人们哪,拿一个不曾怔怔见花凋落,愁绪顿生?想便想着是隐居山中,然而古代男子总是想着入仕的。王孟二人便如在行吟之中忽而不慎,一跤摔在青云里,一跤跌在红尘中。

我记得最初喜欢王维,完全只因他的一句诗:“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个独坐于幽篁里的寂寞诗人,手执一古琴,弹琴复长啸。若是生机盎然的春,或有百花丛生,他不至于如此寂寞。佛曾拈花微笑,看淡世间荣辱,名利争逐。王维非但有诗才,亦有佛情,只是因留恋仕途的束缚未能早早登堂入室。但最终他是豁达的。“诗佛”一名,王维当时受之无愧。读诗读得久了,便不自觉地将诗人与诗作融为一体。我极喜他悠然田园中,“逶迤南川水,明灭青林端”。白水映带青川绿,几时流水如这般诗意地澄澈而清冷着。我听着毛阿敏唱着“红豆生南国”,蓦然觉得诗风清新如王维,这样充塞相思的诗作是少之又少,然而也令人内心斑斓。写景摹物信手拈来,不雕琢不绘饰,于用词中实能体悟。然而惊梦半夜,“皇帝孔丘何处问,安知不是梦中身”。又是劝慰自己淡然于雠思往事的诗话了,那么不知这“纷纷开且落”看似纯粹描景的意象在王维的画中,又是怎样的色泽?

我是流连忘返者。愿做一枚芙蓉花苞,于辋川中开复落,落复开。

登临意

九岁的时候读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客他乡,徙若孤蓬。登高远望的是两地人,血浓于情,情是一样得艰深。

我之所以总忆起儿时读的诗,只不过证明了诗词陪伴我们的岁月已是长久的了。儿时背过读熟的诗句难以忘怀,不经意间便铭于心中。倒是长大了稍有闲情逸致去认真读诗词,偶有在登高远望时瞭看天边浮云,窥见许久不曾开启的内心。

我本想说的是稼轩词,总是不必伤怀的。“凭栏望,登临意。”稼轩能文能武,可堪奇才。然而南宋风雨飘摇,偏安一隅竟经不起铁马冰河的雄壮声响。这一句,令我想起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

辛词似乎有岳飞之风。稼轩词豪放大气,字里行间尽是临战之意。豪情如他,却也免却不了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命运。从稼轩那里,我甚知英雄的悲剧不在于战死沙场,不在于领战未胜,铩羽而归,而在于一腔爱国之情无处倾诉、一身铁胆武艺无处施展。再如岳飞那般,明明胜利在望,却忽闻班师回朝。强虏不可退,圣命不可违,两难之际,惟有下定来世决心: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何等壮烈。

最早读的辛词是“溪头卧剥莲蓬”的乡间之趣,总以为稼轩也是清丽从容地写词的。不料《清平乐》只是一词牌名,我却将它误解为词题,体味农舍的“清平”乐意了。殊不知稼轩写了数首《清平乐》,看尽官场丑恶,看穿王朝颠覆,叹有之,撼有之。“可前日里在翻看零九年的浙江省高考作文,一页页纸张任风拂过去。或许我只是想在其中找到相似的存在。遗落在尘埃里的宋词书,背负着书囊行走的旅人,呼唤着回家的中华文明几千年的积淀。曾经流转于诗词之间,唤杜鹃啼血声声忍刺骨,看笔锋偏转清泉流于石,剑光寒彻,黄花难摘,身梦中,闻鹧鸪。

这几年国学重新热起来,我欣喜地看见电视里生动的演讲,网络上一首接一首的中国风曲调。但我知道,我们这一代总是少了些诗词的浸染的。潇洒有余,骄傲有余,安然不足。总有同学笑我,你这样爱诗词啊。语气里听不出什么情绪。是的,我爱它们,爱它们甚至超过了自己。可是行路至此,再难见高山流水的和鸣。

之于我,诗书一笺,筝一横。

开且落

什么时候开始读诗,便什么时候开始读孟浩然。我们清脆的童声,淹没在“春眠不觉晓”的拖沓尾音中,久久不见收声。孟浩然在我心中总是一皤然老翁,似仙飘逸,却亦寸愁肠百转。这一生叹息,不知叹的是零碎落花,昨夜风雨,还是寂寞自己,抑或是世间万物,古今兴亡?

“王孟”在山水田园派之中并称,虽曰如此,二人诗句亦各存其风。王维在他的画中伫立着,一身白衣,衣袂纷飞,望见枝间芙蓉繁华,静享清风徐来。“纷纷开且落。”

比之孟浩然的怅然一问,王维的缘景随情遂显洒脱几分。可这纷纷绽开而又纷纷凋落的芙蓉花,何尝不像王谢堂前的孤雁,于乌衣巷口的夕阳余晖笼罩下,寂寥离去?乐天大概是人如其名,真真是豁达的,才够勇气写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千古名句。然而时代给我们留下的忧伤的诗人们哪,拿一个不曾怔怔见花凋落,愁绪顿生?想便想着是隐居山中,然而古代男子总是想着入仕的。王孟二人便如在行吟之中忽而不慎,一跤摔在青云里,一跤跌在红尘中。

我记得最初喜欢王维,完全只因他的一句诗:“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个独坐于幽篁里的寂寞诗人,手执一古琴,弹琴复长啸。若是生机盎然的春,或有百花丛生,他不至于如此寂寞。佛曾拈花微笑,看淡世间荣辱,名利争逐。王维非但有诗才,亦有佛情,只是因留恋仕途的束缚未能早早登堂入室。但最终他是豁达的。“诗佛”一名,王维当时受之无愧。读诗读得久了,便不自觉地将诗人与诗作融为一体。我极喜他悠然田园中,“逶迤南川水,明灭青林端”。白水映带青川绿,几时流水如这般诗意地澄澈而清冷着。我听着毛阿敏唱着“红豆生南国”,蓦然觉得诗风清新如王维,这样充塞相思的诗作是少之又少,然而也令人内心斑斓。写景摹物信手拈来,不雕琢不绘饰,于用词中实能体悟。然而惊梦半夜,“皇帝孔丘何处问,安知不是梦中身”。又是劝慰自己淡然于雠思往事的诗话了,那么不知这“纷纷开且落”看似纯粹描景的意象在王维的画中,又是怎样的色泽?

我是流连忘返者。愿做一枚芙蓉花苞,于辋川中开复落,落复开。

登临意

九岁的时候读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客他乡,徙若孤蓬。登高远望的是两地人,血浓于情,情是一样得艰深。

我之所以总忆起儿时读的诗,只不过证明了诗词陪伴我们的岁月已是长久的了。儿时背过读熟的诗句难以忘怀,不经意间便铭于心中。倒是长大了稍有闲情逸致去认真读诗词,偶有在登高远望时瞭看天边浮云,窥见许久不曾开启的内心。

我本想说的是稼轩词,总是不必伤怀的。“凭栏望,登临意。”稼轩能文能武,可堪奇才。然而南宋风雨飘摇,偏安一隅竟经不起铁马冰河的雄壮声响。这一句,令我想起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

辛词似乎有岳飞之风。稼轩词豪放大气,字里行间尽是临战之意。豪情如他,却也免却不了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命运。从稼轩那里,我甚知英雄的悲剧不在于战死沙场,不在于领战未胜,铩羽而归,而在于一腔爱国之情无处倾诉、一身铁胆武艺无处施展。再如岳飞那般,明明胜利在望,却忽闻班师回朝。强虏不可退,圣命不可违,两难之际,惟有下定来世决心: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何等壮烈。

最早读的辛词是“溪头卧剥莲蓬”的乡间之趣,总以为稼轩也是清丽从容地写词的。不料《清平乐》只是一词牌名,我却将它误解为词题,体味农舍的“清平”乐意了。殊不知稼轩写了数首《清平乐》,看尽官场丑恶,看穿王朝颠覆,叹有之,撼有之。“可前日里在翻看零九年的浙江省高考作文,一页页纸张任风拂过去。或许我只是想在其中找到相似的存在。遗落在尘埃里的宋词书,背负着书囊行走的旅人,呼唤着回家的中华文明几千年的积淀。曾经流转于诗词之间,唤杜鹃啼血声声忍刺骨,看笔锋偏转清泉流于石,剑光寒彻,黄花难摘,身梦中,闻鹧鸪。

这几年国学重新热起来,我欣喜地看见电视里生动的演讲,网络上一首接一首的中国风曲调。但我知道,我们这一代总是少了些诗词的浸染的。潇洒有余,骄傲有余,安然不足。总有同学笑我,你这样爱诗词啊。语气里听不出什么情绪。是的,我爱它们,爱它们甚至超过了自己。可是行路至此,再难见高山流水的和鸣。

之于我,诗书一笺,筝一横。

开且落

什么时候开始读诗,便什么时候开始读孟浩然。我们清脆的童声,淹没在“春眠不觉晓”的拖沓尾音中,久久不见收声。孟浩然在我心中总是一皤然老翁,似仙飘逸,却亦寸愁肠百转。这一生叹息,不知叹的是零碎落花,昨夜风雨,还是寂寞自己,抑或是世间万物,古今兴亡?

“王孟”在山水田园派之中并称,虽曰如此,二人诗句亦各存其风。王维在他的画中伫立着,一身白衣,衣袂纷飞,望见枝间芙蓉繁华,静享清风徐来。“纷纷开且落。”

比之孟浩然的怅然一问,王维的缘景随情遂显洒脱几分。可这纷纷绽开而又纷纷凋落的芙蓉花,何尝不像王谢堂前的孤雁,于乌衣巷口的夕阳余晖笼罩下,寂寥离去?乐天大概是人如其名,真真是豁达的,才够勇气写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千古名句。然而时代给我们留下的忧伤的诗人们哪,拿一个不曾怔怔见花凋落,愁绪顿生?想便想着是隐居山中,然而古代男子总是想着入仕的。王孟二人便如在行吟之中忽而不慎,一跤摔在青云里,一跤跌在红尘中。

我记得最初喜欢王维,完全只因他的一句诗:“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个独坐于幽篁里的寂寞诗人,手执一古琴,弹琴复长啸。若是生机盎然的春,或有百花丛生,他不至于如此寂寞。佛曾拈花微笑,看淡世间荣辱,名利争逐。王维非但有诗才,亦有佛情,只是因留恋仕途的束缚未能早早登堂入室。但最终他是豁达的。“诗佛”一名,王维当时受之无愧。读诗读得久了,便不自觉地将诗人与诗作融为一体。我极喜他悠然田园中,“逶迤南川水,明灭青林端”。白水映带青川绿,几时流水如这般诗意地澄澈而清冷着。我听着毛阿敏唱着“红豆生南国”,蓦然觉得诗风清新如王维,这样充塞相思的诗作是少之又少,然而也令人内心斑斓。写景摹物信手拈来,不雕琢不绘饰,于用词中实能体悟。然而惊梦半夜,“皇帝孔丘何处问,安知不是梦中身”。又是劝慰自己淡然于雠思往事的诗话了,那么不知这“纷纷开且落”看似纯粹描景的意象在王维的画中,又是怎样的色泽?

我是流连忘返者。愿做一枚芙蓉花苞,于辋川中开复落,落复开。

登临意

九岁的时候读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客他乡,徙若孤蓬。登高远望的是两地人,血浓于情,情是一样得艰深。

我之所以总忆起儿时读的诗,只不过证明了诗词陪伴我们的岁月已是长久的了。儿时背过读熟的诗句难以忘怀,不经意间便铭于心中。倒是长大了稍有闲情逸致去认真读诗词,偶有在登高远望时瞭看天边浮云,窥见许久不曾开启的内心。

我本想说的是稼轩词,总是不必伤怀的。“凭栏望,登临意。”稼轩能文能武,可堪奇才。然而南宋风雨飘摇,偏安一隅竟经不起铁马冰河的雄壮声响。这一句,令我想起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

辛词似乎有岳飞之风。稼轩词豪放大气,字里行间尽是临战之意。豪情如他,却也免却不了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命运。从稼轩那里,我甚知英雄的悲剧不在于战死沙场,不在于领战未胜,铩羽而归,而在于一腔爱国之情无处倾诉、一身铁胆武艺无处施展。再如岳飞那般,明明胜利在望,却忽闻班师回朝。强虏不可退,圣命不可违,两难之际,惟有下定来世决心: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何等壮烈。

最早读的辛词是“溪头卧剥莲蓬”的乡间之趣,总以为稼轩也是清丽从容地写词的。不料《清平乐》只是一词牌名,我却将它误解为词题,体味农舍的“清平”乐意了。殊不知稼轩写了数首《清平乐》,看尽官场丑恶,看穿王朝颠覆,叹有之,撼有之。“可前日里在翻看零九年的浙江省高考作文,一页页纸张任风拂过去。或许我只是想在其中找到相似的存在。遗落在尘埃里的宋词书,背负着书囊行走的旅人,呼唤着回家的中华文明几千年的积淀。曾经流转于诗词之间,唤杜鹃啼血声声忍刺骨,看笔锋偏转清泉流于石,剑光寒彻,黄花难摘,身梦中,闻鹧鸪。

这几年国学重新热起来,我欣喜地看见电视里生动的演讲,网络上一首接一首的中国风曲调。但我知道,我们这一代总是少了些诗词的浸染的。潇洒有余,骄傲有余,安然不足。总有同学笑我,你这样爱诗词啊。语气里听不出什么情绪。是的,我爱它们,爱它们甚至超过了自己。可是行路至此,再难见高山流水的和鸣。

之于我,诗书一笺,筝一横。

开且落

什么时候开始读诗,便什么时候开始读孟浩然。我们清脆的童声,淹没在“春眠不觉晓”的拖沓尾音中,久久不见收声。孟浩然在我心中总是一皤然老翁,似仙飘逸,却亦寸愁肠百转。这一生叹息,不知叹的是零碎落花,昨夜风雨,还是寂寞自己,抑或是世间万物,古今兴亡?

“王孟”在山水田园派之中并称,虽曰如此,二人诗句亦各存其风。王维在他的画中伫立着,一身白衣,衣袂纷飞,望见枝间芙蓉繁华,静享清风徐来。“纷纷开且落。”

比之孟浩然的怅然一问,王维的缘景随情遂显洒脱几分。可这纷纷绽开而又纷纷凋落的芙蓉花,何尝不像王谢堂前的孤雁,于乌衣巷口的夕阳余晖笼罩下,寂寥离去?乐天大概是人如其名,真真是豁达的,才够勇气写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千古名句。然而时代给我们留下的忧伤的诗人们哪,拿一个不曾怔怔见花凋落,愁绪顿生?想便想着是隐居山中,然而古代男子总是想着入仕的。王孟二人便如在行吟之中忽而不慎,一跤摔在青云里,一跤跌在红尘中。

我记得最初喜欢王维,完全只因他的一句诗:“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个独坐于幽篁里的寂寞诗人,手执一古琴,弹琴复长啸。若是生机盎然的春,或有百花丛生,他不至于如此寂寞。佛曾拈花微笑,看淡世间荣辱,名利争逐。王维非但有诗才,亦有佛情,只是因留恋仕途的束缚未能早早登堂入室。但最终他是豁达的。“诗佛”一名,王维当时受之无愧。读诗读得久了,便不自觉地将诗人与诗作融为一体。我极喜他悠然田园中,“逶迤南川水,明灭青林端”。白水映带青川绿,几时流水如这般诗意地澄澈而清冷着。我听着毛阿敏唱着“红豆生南国”,蓦然觉得诗风清新如王维,这样充塞相思的诗作是少之又少,然而也令人内心斑斓。写景摹物信手拈来,不雕琢不绘饰,于用词中实能体悟。然而惊梦半夜,“皇帝孔丘何处问,安知不是梦中身”。又是劝慰自己淡然于雠思往事的诗话了,那么不知这“纷纷开且落”看似纯粹描景的意象在王维的画中,又是怎样的色泽?

我是流连忘返者。愿做一枚芙蓉花苞,于辋川中开复落,落复开。

登临意

九岁的时候读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客他乡,徙若孤蓬。登高远望的是两地人,血浓于情,情是一样得艰深。

我之所以总忆起儿时读的诗,只不过证明了诗词陪伴我们的岁月已是长久的了。儿时背过读熟的诗句难以忘怀,不经意间便铭于心中。倒是长大了稍有闲情逸致去认真读诗词,偶有在登高远望时瞭看天边浮云,窥见许久不曾开启的内心。

我本想说的是稼轩词,总是不必伤怀的。“凭栏望,登临意。”稼轩能文能武,可堪奇才。然而南宋风雨飘摇,偏安一隅竟经不起铁马冰河的雄壮声响。这一句,令我想起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

辛词似乎有岳飞之风。稼轩词豪放大气,字里行间尽是临战之意。豪情如他,却也免却不了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命运。从稼轩那里,我甚知英雄的悲剧不在于战死沙场,不在于领战未胜,铩羽而归,而在于一腔爱国之情无处倾诉、一身铁胆武艺无处施展。再如岳飞那般,明明胜利在望,却忽闻班师回朝。强虏不可退,圣命不可违,两难之际,惟有下定来世决心: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何等壮烈。

最早读的辛词是“溪头卧剥莲蓬”的乡间之趣,总以为稼轩也是清丽从容地写词的。不料《清平乐》只是一词牌名,我却将它误解为词题,体味农舍的“清平”乐意了。殊不知稼轩写了数首《清平乐》,看尽官场丑恶,看穿王朝颠覆,叹有之,撼有之。“可


阅读:
录入:windcity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