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制作物品小作文(五篇)

  作者: [字体: ]

“自己动手 变废为宝”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箐口小学科技兴趣小组 辅导 刘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和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生产用具以及日常用品瞬间就更新换代,因此而产生了大量的生活,生产垃圾,为了减少和科学地处理垃圾的污染。我们开创系列废旧物品再生利用的小发明、小制作科技发明创造活动。通过这项活动是使少年儿童从小就养成学科学 、爱科学、用科学的品质;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实践能力。活动的主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能力,即在生活、生产中,总想把使用的工具改一改、变一变,达到更加方便于人。善于收集生活、生产中的废旧物品,把生活、生产中的废旧物品通过动手加工,再创造、再利用或对环境的美化。 “自己动手,变废为宝”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我们采取一年一个周期,参与实践活动的对象主要是3—6年级学生。每年下半年,利用综合劳技课对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理论培训,让学生掌握创新技法。然后根据其特长进行人员分组、分工: “金点子”组:本组主要是集中富于创新思维、有新观点、新想法、能发现生活中的问题,能想法解法问题的学生,提供创新活动的思路(部分“金点子”见附件2)。 “金眼睛”组:本组主要是集中在平时生活之中,有一双慧眼的学生,组织他们能在人们报废的日常用品中发现有价值、可利用的东西。为学生在发明创造过程提供必要的材料保障。 “金手指”组:本组主要是集中动手能力强的同学,他们的主要工作是能将“金点子”通过自己的一双手,利用“金手指”提供的素材进行实物化操作过程。每年上半年结合青少年科技发明活动契机,进行学年初期学生创新发明的“金点子”收集。精心组织科技小组成员对“金点子”的可能性、可行性进行考究。然后组织学生动手采集材料,并动手制作,形成成果。然后把成果在当地推广使用,并不断地改进,学期中结合青少年科技发明活动进行校级的展评,然后把优秀作品向上一级申报,学期结束时进行实事求是的总结,并布置下一年任务。在新一轮课改中利用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而在形成一套优秀校本教材。用科学地处理部分垃圾的良好效应,提高育人质量。我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优势:我校多年来,在历届青少年科技发明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且有一批扎根学校的且具备该素质的老师。特别是我校的刘凯老师近几年中,经他辅导的学生创作的科技作品曾送市一级展评。他们课余时间收集学生的“金点子”使学生提供了创作的素材,他长期任我校高年级科学课。利用科学课激励学生创新发明的潜能。我校开展“自己动手,变废为宝”科技实践活动是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再生利用的创新实践活动,所以需要的材料随处可取,需要的设备极其简单。其参与研究的人员分工明确,各有所长。开展的效果较好,全校师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此次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在生活、生产的实践中产生“灵感”,我们的老师主要在于收集学生“灵感”,进而辅导学生制作成品。动员学生把成品在实际运用中加以改进,所以对于参与辅导的教师也是有时间保障的。


制作生态瓶后的问题分析

在我们的科学课本的第一单元中,有一个制作生态瓶的作业。生态瓶,就是“将少量的植物,以这些植物为食的动物和其他非生物物质放入一个合适的容器中,形成的一个人工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我们全班同学都很感兴趣,纷纷动手制作了。第二节课时,老师让大家展示自己制作的生态瓶,交流各自的体会。我发现,同学们遇到的几个问题,很值得进一步分析探究。

1 、瓶子洗不干净

大多数同学,都用了家里用过的塑料油壶,能装 10 斤油的那种,挺大的,而且是透明的,方便观察。可是,清洗起来,却不容易。用水冲吧,冲了好几次,依然是油乎乎的,肯定不能养鱼虾。那就用肥皂、洗衣粉洗,可这些是化学物品,洗涤后,塑料瓶上会有残留物,肯定会对鱼虾的生存带来危害。干脆用开水浇一遍,不行,塑料瓶都烫变形了。大家几乎都是用肥皂或洗衣粉洗的,然后在水龙头底下再冲好几次。

老师给我们一个建议:用温水洗涤,并适量加一些小苏打。有条件的还可以在瓶子底部放置一个过滤器。当然:也可以不用过滤器,但如果不用过滤器的话,瓶子中的水会因为细菌的繁殖而很快变浑浊。这样,就必须频繁地更换瓶子中的水。

2 、淤泥很难铺

我们从附近的河流里,取来了自然水域的水,也挖来了一些水底的淤泥,打算铺到瓶底。可是,淤泥放进去之后,瓶子里的水立刻变得很脏。即使过 10 多分钟,水也是浑浊的。瓶壁四周,也显得十分模糊了。这样的环境,水生动植物是无法生存的。老师建议大家:取一些粗沙或细石,反复用自来水冲洗,除去其中的尘土和脏物,然后铺在瓶子底部替代淤泥,可以为那些靠吃死烂植物和动物排泄物为生的细菌提供一个寄宿的场所。

3、 水草种不上去

在瓶子里需要种上几棵水草。几个同学种了一个下午的水草,还是没种好。刚把水草放进去,一加水,水草就被冲的漂来漂去。比种树难多了。老师告诉我们:加入生态瓶中的植物一般为藻类,它们没有根,基本都是靠沙子固定。所以应该先将水加好,然后再放植物,就能避免加水时把植物冲起来。加满了水、种上水草的生态瓶,一般要等待一天两天的时间,让水中的一些浑浊物沉淀下来,再开始放进水生动物。

4、 小鱼很快就死了

很多同学发现鱼刚刚放进生态瓶的第一天,就死去了。按理来说,第一天生态瓶的水质很好,氧气也足够了,鱼为什么这么容易死呢?听了老师的讲解,我们明白了:其实这是鱼不能适应新的环境造成的。大多数鱼都对水温的突然变化十分敏感,鱼被突然换到不同水温的水中后,自然容易死去。因此,将鱼放进生态瓶的时间是有讲究的。我们可以在原来鱼所在的水中放进一个塑料袋,将鱼转移到这个塑料袋中,然后连水带鱼一起转移到生态瓶中。大约 2 小时后,就可以放心地把鱼放到它的新家中去了。

看来,做任何一个实验,都得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正确的科学知识的指导下,精心设计好每个环节。如果我们考虑得越周到细致,实验的成功率就越高。


我的低碳小窍门(转载)

去年,中国政府对全世界公开承诺量化减排指标,决定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的跋涉中,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时代已如约而至,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尽管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已经召开,但很多人还是对“低碳”不是很了解。其实,“低碳”就在我们身边。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我在 “低碳生活”中的一些小窍门。 每一件生活用品,大至家电小到玩具、书籍和摆设,每一样物品的生产都要消耗资源和能源,都会带来碳排放,你废弃的东西也许正是我需要的,不再购买新的生活用品,自然会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碳的排放量。 平时勤动手动脑,让旧物换新颜,也可以实现 “低碳”。一般家庭都有很多废弃的盒子,如肥皂盒、牙膏盒、奶盒等,其实稍加裁剪,就可以轻松将它们废物利用,比如制作成储物盒,可以在里面放茶叶包、化妆品之类的物品;还可以利用方便面盒、罐头瓶、酸奶瓶制作一盏漂亮的台灯;喝过的茶叶渣,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还能改善睡眠…… 听说在网上转账,不仅能避免在银行排队,还能减少纸质单据在运输过程中消耗的能源,于是我便开始向朋友学习在网上购物、交水电费、交电话费等,非常省时省力。 我不仅在家中养成了节约的习惯,在单位也是如此。比如,尽可能少用打印纸,用过的打印纸反面再打印一次,能通过网络传阅的材料、文件,都用电子邮件发给领导和同事。 另外,将普通灯泡换成节能灯,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出行,随手拔下电器插头……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是在为“减碳”做贡献。 低碳,意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节水、节电、节油、节气,这是我们倡导的低碳生活方式,改变过去以增加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为代价的“面子消费”。 告诉你怎样计算“碳”消耗量,生活中的减碳常识有哪些? 家庭“碳”排放量如何计算 每家每户在生活中都要排放“碳”,你知道每天的碳排放量是多少吗?下面的方法不妨一试。 家庭用电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耗电度数乘以0.785。也就是说,你用了100度电,等于你排放了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 出行时,如果开小轿车,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油耗公升数乘以2.7。 家用天然气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天然气使用度数乘以“碳强度系数”0.19。 家用自来水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自来水使用度数乘以0.91。 生活中,我们一方面要鼓励采取低碳的生活方式,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是通过一定碳抵消措施,来达到平衡。种树就是“碳中和”的一种方式,需种植的树木数(棵)等于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除以18.3。 这些金点子中,涉及到洗衣机节水、食物储藏、烹饪、厨房节水、厨房去污、居住节电节水、汽车出行、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节电。现在,这些金点子已经被整理好收入低碳生活指导手册中。 如,同样长的洗涤周期,“柔化”模式比“标准”模式叶轮换向次数多,电机启动电流是额定电流的5—7倍,“标准洗”更省电; 如果每个汽车司机都注意给轮胎及时适当充气,车辆能效就能提高6%,每辆车每年就可以减少90千克二氧化碳排放量; 用微波炉加工食品时,最好在食品上加层无毒塑料膜或盖上盖子,这样被加工食品水分不易蒸发,食品味道好又省电……


自制“猫头”风筝

星期六,一个小伙伴跑过来对我说:“今天小摊上摆了各种各样的风筝,可好看啦!我想买一个,你买吗?”我说:“花钱买来的一点也不好玩,还不如自己做一个呢!”小伙伴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便留下和我一块儿动手制作。 我们找来几根又细又长的木棍、硬纸板、白纸、固体胶、剪刀等物品。我先在硬纸板上画了一个猫头,用剪刀沿线剪下来。接着,我让小伙伴把细木棍摆成十字形,并用固体胶把木棍固定在“猫头”的反面。然后,我们剪了3条长长的纸条,分别粘在“猫头”的左边、右边和中间,这就是风筝的尾巴。最后一步是引线。我们把线绑在木棍的交点。就这样,一个完整的风筝便做好了。 由于最近天气不太好,况且也没有到放风筝的最佳时机,所以我也不知道我的“猫头”风筝是不是能展翅高飞,但不管怎么样,我都会喜欢它。 从这次制作风筝中,我不但从中得到了快乐,而且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情都得细心,不能马虎,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给同学们的一封信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我虽然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学生,但我要对你们说一句话:“低碳生活!”我知道这句话你没可能听过几十遍甚至上百遍。但我们却是光说不做。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尽管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已经召开,但很多人还是对“低碳”不是很了解。其实,“低碳”就在我们身边。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我在“低碳生活”中的一些小窍门。每一件生活用品,大至家电小到玩具、书籍和摆设,每一样物品的生产都要消耗资源和能源,都会带来碳排放,你废弃的东西也许正是我需要的,不再购买新的生活用品,自然会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碳的排放量。平时勤动手动脑,让旧物换新颜,也可以实现“低碳”。一般家庭都有很多废弃的盒子,如肥皂盒、牙膏盒、奶盒等,其实稍加裁剪,就可以轻松将它们废物利用,比如制作成储物盒,可以在里面放茶叶包、化妆品之类的物品;还可以利用方便面盒、罐头瓶、酸奶瓶制作一盏漂亮的台灯;喝过的茶叶渣,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还能改善睡眠;外将普通灯泡换成节能灯,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出行,随手拔下电器插头……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是在为“减碳”做贡献。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此致敬礼!五(5)中队殷浩然指导老师:卢红霞2010-12-28'


阅读:
录入:windcity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内容查询